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0-10-30 10:01吴兴兴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高校

【摘 要】本文分析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大数据的开放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技术有欠缺、思政教师的主导功能受损等问题,提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政教师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利用大数据平台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措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有担当的接班人。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67-03

大数据时代,巨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爆炸式地冲刷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往传统的“机械思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受大数据定量分析思路、关联分析思想、全量分析思维等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技术、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分析大数据生态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策略。

一、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大数据带来新载体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得到海量的信息支持,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特征,更加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显然,这些有利的因素,为思政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快速的通道,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高效的载体。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观察法、实践法、心理法、实验法等教育方法曾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积淀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厚的文化,但是这些方法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的主观判断和感知经验,有欠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往往容易形成较大的偏差,给学生思想工作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而基于大数据的生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以承载学生思想特征的各种数据库,可以承载学生思想变化的各种动因曲线,从定性到定量,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得更加清晰,思想变化变得更加直观,也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

(二)大数据带来新思维

大数据背景下,各种信息资源快速增加,各种信息数据高速更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各种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形式的数据千姿百态,师生们阅历了巨大的信息数据,从量变到质变,所涉猎的天地更加开阔,所驰骋的视野得以拓宽,其思想将会发生改变,其思维也会发生革新。为了适应大数据形势的发展,学校也会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新的考量与变革,大数据定量分析、大数据关联分析、大数据全量分析等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渐渐地形成了大数据条件下的新思维方式。

(三)大数据带来新教育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主要还是以班级为主的群体教育,在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前提下,可以在大数据中思考群体教育,挖掘学生群体的潜在共有行为特点,找到学生群体的潜在共有思维特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使群体性思想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同时,大数据详细地记载了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矛盾,找到学生产生思想行为的主要规律,根据找到的矛盾和规律,建立学生行为动态研判和思想教育体系,一路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大数据的开放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大数据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多的帮助,但是数据传播门槛要求不高,操作也简单便捷,这样就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夹杂其中,里面会蕴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稳固,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稳定,还没有养成强大的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网络中接触到很多未经过滤甄别的信息,很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自身价值观构建中迷失正确的发展方向。非主流认识、无责任意识、个人主义、自利主张、金钱至上、物欲至大等异质思想和失落价值观不时侵蚀与干扰着年轻大学生。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技术有欠缺

高校思政课属于文史类课程范畴,往往更注重思想教育,教育技术应用相对较少,这导致思政教师对大数据的理解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当前高校思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仅大数据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欠缺,而且在思想上对大数据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课本知识的传递往往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部分教师认为大数据的教学会占用过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时间,许多思政教师还停留在简单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系统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及思想管理层面。而在学校的层面,也很少出台相应的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数据信息化工作的有机融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更多的时候只能是簡单的耦合,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思政教师的主导功能受损

以往的教学中,思政教师的讲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了获取知识,学生一般都会认真听课,虚心地向老师学习,师生交流火热,课堂气氛炽热。但是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知识资源,如各种精品课程、线上讲解、网上培训、分解视频等,获得知识的效率更高,方式更多,方法更广,内容更全,质量更好。网络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便利,深受学生喜欢,他们热衷于以这样的方式理解与探索知识。但是,这样也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师生合作越来越少,师生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教师教学地位相比以往有所下降,教学主导功能受损,甚至会影响到思政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整合学生的课堂教室数据、图书阅读数据、生活消费数据、文体活动数据等信息,以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出正确的思政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学校要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思政教育数据库,为师生提供更充裕的思政信息资源,让师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思政信息,拓宽师生的思政视野,拓展师生的思政思维。第一,要进行信息数据的筛选,在数据端口严格把关,去其糟蹋,取其精华,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正面性、正能性。第二,要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如个人信息、公共信息、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学习信息、生活信息等。第三,要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检查,保证资源库的先进性、及时性、科学性。第四,要挖掘社会资源,使数据库更真实地来源于生活,更真实地反映社会,更容易让学生认同、接受。

(二)利用大数据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动态,这就为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便利,更有利于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学校论坛、班级钉钉、团队微信、小组QQ群等,了解学生喜欢的话题、热衷的题材,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老师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以及变化的动态,及时地进行相应的引导,对于个别有危险倾向的学生,更要特别注意,针对其思想异向,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做出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息海量暴增的网络世界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学生沉迷在网络中,更愿意在网络里探索,而不愿意跟老师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精力和耐心,利用信息平台,积极主动和学生交流,可以试着和学生一起交流他们喜欢的话题,或者试着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喜欢的题材,老师真正进入学生中去,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门,打破他们的顾虑心理和自闭壁垒,互相了解,建立信任,让师生更流畅地进行交流。大数据原本就是为师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交流手段和方式,只要工作到位,引导得当,学生不仅不会沉溺网络,还会通过QQ、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和老师开展热烈的互动与交流,真正体现大数据在思想教育中的开放性、便捷性、自由性、选择性等特性。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些特性,真正把特性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特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和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深度的理解信任、广度的互助协作。在交流中,师生的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也会进一步加深。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三)提升思政教师的大数据应用能力

思政教师不仅是政治思想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先进教育技术的实践者和创新者,应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新大数据应用的知识,提升大数据应用的能力,不断提升对信息数据的敏感度,学习累积数据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思政教師要认真学习大数据运用技术,可以向学校信息工程系的同事请教,可以跟在大数据方面有专长的老师交流,并把学习到的大数据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边学边用,遇到问题,虚心求教,随用随学,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积少成多,不断地完善大数据运用的技术,提升大数据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思政教师的大数据应用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大数据应用能力培训班,或聘请校外专家或本校信息工程系的教师给大家做培训,也可以聘请本校有大数据特长的老师给大家做讲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思政教师派到别的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学校可以成立信息支持中心,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只有提高了思政教师的大数据应用能力,才能实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利用大数据平台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某种意义来讲,培养大学生,就是培养他们通过现在的学习,以后能够利用自己的工作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牢记宗旨,担当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正确的就业观念作为引领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找出学习和就业各种数据之间的关联和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及设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近年来招聘人员的岗位信息和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自身专业的特征和岗位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岗位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为以后的就业上岗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乐于奉献的品格、勇以担当的情愫、心系祖国的情怀。

总之,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不仅带来技术上的创新,同时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在大数据环境中重新构建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尽量展现出大数据的价值,探索出与大数据环境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进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欢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研究[J].智库理论,2020(1).

[2]霍宁波,郑建江.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

[3]田永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知识经济,2019(9).

[4]陶好飞,莫勇.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8).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大数据技术在广西‘第三方债务催收业务中的应用研究”(2020KY4002);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大数据技术对广西消费金融风险控制的应用研究”(2020KY4001)

【作者简介】吴兴兴(1969— ),女,仫佬族,广西罗城人,研究生学历,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区域经济学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