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名医万云程针法介绍
——针按法、太极气功、针按急救法及易经经外奇穴

2020-10-30 09:11爵,王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
关键词:术者易经针法

闫 爵,王 莹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646000)

万云程(1902—1987),原名万思荣,四川省合江县人,曾任首届中华全国针灸学会理事,四川省及重庆市针灸分会主任委员(一说是针灸学会主席),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针灸科主任医师、顾问。《四川名医传》记载[1]:万云程家境贫寒,在14岁时,上山砍柴,不慎跌破右膝髌骨,罗时前以针按之术治愈,遂拜罗时前、张玉珍夫妇学医,学医7年,继承了易经奇穴针按外治法[2],独得“易经循流图”和“太极气功”。该方法以太极气功为基础,讲究针按合一,形神合一。临床常与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四季节气等相结合,其使用的穴位诸书不载,其源流无法考证,从万老长期习练的气功和奇穴名称推测,似与道家思想有关,但因年代较为久远,也无专著公布于众,笔者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根据记载,万老所用穴位有单穴219个(一说有221个),全身总穴413个,有定位、定名、主治功用,穴位分布于正经旁,按传统十四经归类、命名,称为“易经经外奇穴”[3]。

万老早年行医于四川省合江县,治愈该县知事夫人所患伤寒重症,一时名噪县里,被人们敬称“万神针”。此后至1946年,辗转于川、黔、滇行医。1955年在重庆市卫生局中医直属门诊部工作,随后调至重庆市第一中医院。万老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疑难重病,其主张“百脉宜通、诸气宜调、脾胃宜助”的学术思想,曾著书《易经奇穴讲义》《易经奇穴针按疗法》,因书未公开刊印,一直无缘得见。今根据由原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供稿、四川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录制的万老早年的针灸教学视频资料,以及万老本人公开发表的文章,其子万明权先生及川渝其他同行运用万氏奇穴治疗疾病发表的文章等,整理出万老常用的针按法、练功方法、针按急救法歌诀、易经经外奇穴等内容,供同道学习参考,现分述如下。

1 针法

万老认为,施行针法时,进针的分寸及用力之强弱,如同处方用药一样,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机体的强弱确定。万老在临床中常用26、28号粗针,常用的4种针法介绍如下。

1.1 急进针 术者单手持针,先用中指点击一下针刺的穴位,随即将针刺入皮肤,并顺势刺入适当的深度。特点:针尖破皮快,获得针感快,但针感不强烈。笔者将其用于畏惧针刺者,因针感较轻,患者易于接受。见图1。

图1 急进针

1.2 反盖针 术者将针斜刺入穴位,进针3分,然后倒回针柄,再向相反方向斜刺进入,直达适当的深度。此法常用于治疗口眼斜、中风面瘫、胃火牙痛等病证。此法针感较急,进针较强,用于稍重的病证。见图2。

图2 反盖针

1.3 双飞针 术者手持两枚毫针,同时进入皮肤,再将针柄倒向相反方向,采用斜刺法,针尖向下分别进入适当的深度。此法常用于治疗痹证、瘫痪、肌肤麻木等病证。此法双针同用,刺激范围较广,针感较强烈,多用于治疗久痹。见图3。

1.4 蛇形针 术者将针刺入皮下后,直进3分,然后针尖向上进5分,再将针尖向下进5分,针体在肌肉中成弯曲状进针,如蛇形。此法针感较前3种更为强烈,多用于治疗疼痛病证。见图4。

图3 双飞针

图4 蛇形针

根据《万云程临床经验拾萃》[2]一文记载,万老有针法十多种,有些传与后人,有些秘而不传,上述4种针法中除“急进针”外,其余3种针法在文章中均有介绍,但在针法的描述和功能主治上略有不同,具体内容可参考文献[2],此处不再赘述。

2 按法

以太极气功(见下文)为基础,用手指或手掌刺激穴位或患处,达到治病的目的。

2.1 提法 术者用拇指和食指拿住患处肌腱,向外提起,然后松开手指,使肌腱恢复原位,此法常用于瘫痪患者,也可用于急救昏迷患者。

2.2 点法 术者将内气运至手指,点击所选定的穴位。此法常用于偏瘫、痹证等。

2.3 压法 用手指在患处穴位上用力压迫,用于治疗痛证,也可用于急救。

2.4 烘掌 先运气将气引至手掌心,然后对准患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直接接触皮肤,其动作如在烘烤皮肤一般,称“烘掌”。此法适用于风寒患者。

3 太极气功

万老常年习练太极气功,按法以太极气功为基础。太极气功包括“纳三气”和“开九窍”两部分,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3.1 纳三气 三气包括天气、地气、人气。练功者神思内收,气随掌动,纳天气时,将丹田之气上引,两眼向上看,至两眼发胀即可;纳地气,动作如纳天气,只是将丹田之气引向后阴窍,肛门略感重胀即可;纳人气时,将丹田之气上引,略感有气欲出即可。三气纳毕,胸中犹如阴阳掌划了一个太极图。

3.2 开九窍 包括开左眼窍、开右眼窍、开左耳窍、开右耳窍、开左鼻窍、开右鼻窍、开口窍、开前阴窍、开后阴窍、收势,每开一窍作9个节拍,共计81个节拍。

4 “六警钟”针按急救法歌诀

金钟龙池记心中,金鼎阳溜无虚空。上丘回精速回转,此是急救六警钟。

4.1 穴位组方 金钟、龙池、金鼎、阳溜、上丘、回精。

4.2 穴位定位 见下文“易经经外奇穴”内容。

4.3 主治功能 “六警钟针按急救法”适用于气厥、尸厥、中暑、中恶、晕针等急症,施术动作应迅速、连贯。

4.4 针按操作方法及顺序 ①针刺金钟穴,刺进2分,以醒脑开窍。②用拇指分别压金鼎穴5~7次,以开通闭窍,回心厥逆。③用食指或拇指点压上丘穴3~5次,以回阳救逆。④两手交叉分别拿住回精穴处大筋,用力提3下,严重昏迷者可提5~9下。⑤用中指或食指按阳溜穴3~7下,以引经气下行,疏经通络。⑥用食指点按龙池穴,以提神壮阳。

5 易经经外奇穴(部分整理)[1-7]

5.1 头面颈部奇穴 南极:百会穴前7分。印上:印堂穴直上1寸。上阳:太阳穴上5分,发际边上。精(睛)灵:睛明穴上3分。河水:攒竹穴直上1寸。珠连:眉尾进发际5分。天桥:耳尖横上4指,头部两侧头结处。牵正:耳垂下缘朝前平开1寸。削环:耳门后平开2指处(张口时有震荡感)。金钟:鼻中隔,水沟上3分。金环:口角直下1寸。关下:下关下5分。地天:又名反天,颚腮骨不凹处。舌香:舌尖下5分。河内:舌中线至叶边心中两点。叶边:包括前叶边和后叶边;前叶边,在舌尖正中左右旁开1寸,后叶边在前叶边后1寸。舌边:舌的后2寸左右的边缘处。独山龙:后发际正中处下5分(哑门穴直下1寸)。龙池:风池穴直下1寸。天鼓:耳后平量4指的骨陷中。思考:枕骨中央凹陷中。头弓:大椎上1寸,左右旁开1寸。

5.2 胸腹部奇穴 侧突:锁骨头肉上缘处。假巨:云门顺肩平1寸。脾间:两乳各向外横开2寸,向下1寸。气遥:脐上4.5寸,左右横开1寸。支管:脐上4.5寸。肚引:脐上3.5寸。逍遥:脐中向外横开3寸。金河:脐下1.5寸。

5.3 背腰部奇穴 无情关:尾椎上4.5寸。独练关:无情关上1寸。腰丰:第3腰椎正中旁开5分。平脾:第11胸椎椎峰。

5.4 上肢部奇穴 二里半:曲池穴向肩部上2.5寸。金鼎:肘横纹上,曲池穴和尺泽穴之间下3分(肘横纹尺泽穴和曲泽穴之间下2分)。井底:肘尖前陷处。元头:手腕上5.5寸,外侧。下元头:外关穴上1.5寸,尺桡骨间。内关陵:内关穴上5分,两大筋内侧边缘。鱼腹:第1掌骨内正中处。重口:第1、2掌骨茎底部骨缝中(合谷穴直上5分)。心闷:手掌横侧纹正中1.5寸。曲弓:手臂两踝下5分。

5.5 下肢部奇穴 重海:环跳穴上2寸,向后横开1寸。深渊:环跳穴后斜1寸。渊渊:深渊下1寸。回精:大腿内侧的大筋,即腹股沟内下4指。平附:膝骨上沿正中5.5寸。阳溜:阳陵泉穴直下1寸。阳胆:阳陵泉穴下2寸。金龙:足三里穴下9分。亚隆:外膝眼下5.5寸,向小腿后去5分。村白:解溪穴上4寸,胫骨外缘。玉树:外踝尖上9.5寸,向前5分;胫腓骨之间,靠胫骨边缘内处。上丘:外踝内侧上边缘骨陷中。踝腾:外踝后下边缘。上会:内踝尖上4.5寸。踝云:内踝后下边缘。隐隐:足大趾内侧第1节横纹尽头处。中车:足底正中线蹠趾骨骨缝间。上会:太溪穴直上3.5寸。内海:血海穴直下5分。

6 临床运用体会

笔者在临床中常使用万老的急进针和双飞针针法,现将自己的应用体会简述如下,希望大家指正。①临床上常会遇到畏惧针刺的患者,笔者会使用急进针的方法,该法有分散患者注意力的作用,患者的痛感会很轻或无痛感。②对于下肢痹痛的患者,笔者常在环跳穴使用双飞针,此法得气明显,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临床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术者易经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腹腔镜的眼睛
——扶镜手
我所认识的《易经》
论《塞翁失马》中的“善术者”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