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2020-10-30 05:24:52罗玉芬
生物化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米酒小组讨论酸奶

罗玉芬

(丰城市第三中学,江西丰城 331100)

1 教学设计思路

《发酵食品的制作》是冀少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基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四个基本理念: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1)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出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2)通过大家熟悉的发酵食品——米酒的制作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米酒的制作方法,再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3)通过拓展学习,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分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亲手去实践操作,并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懂得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2]。作业安排学生课后进行实践,自制米酒、酸奶或泡菜给父母品尝,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达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尝试发酵食品的制作。(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感恩父母的情怀。

3 教学重点

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

4 教学难点

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5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6 教学过程

如表1所示,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内容、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评价反馈和当堂检测6个环节。

表1 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

发酵食品的制作。

7.1 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或酒精的特点,制作出美味的发酵食品。

7.2 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8 作业

课后制作米酒或泡菜给父母品尝。

9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交流,老师及时验查,激励评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的形式弄清米酒、酸奶的制作过程,从而总结出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设计重点放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放学生思维,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通过作业的布置使这堂课得以延伸,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动手实践,用心和行动去体会父母的艰辛付出,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4]。

猜你喜欢
米酒小组讨论酸奶
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酸奶一定要凉着喝吗?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9:30
八宝米酒过三八
酸奶的12个健康真相,你知道几个
白露米酒
酸奶的12个健康真相,你知道几个
在家自己做酸奶可行吗
启蒙(3-7岁)(2018年7期)2018-07-10 09:38:16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长江丛刊(2017年3期)2017-11-25 06:17:35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