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峰,朱长俊,刘兰,赵佳茜,黄馨怡
(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又名白桦茸,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常用作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0-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剂,还能抑制HIV病毒和抵抗SARS病毒以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目前,国内对桦褐孔菌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对桦褐孔菌的功效成分以及机理方面却研究不多,应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对桦褐孔菌的有机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及成分分析,为这一珍贵药用菌发挥其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1]。
桦褐孔菌子实体,杭州百山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本实验室保存。
RE-52A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UV-1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400-MR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析纯,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分析纯,江苏强盛功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无水乙醇、丙酮,分析纯,临安市青山化工试剂厂;甲醇,分析纯,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95%乙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如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硅胶,上海盛亚化工有限公司;氘代氯仿(99.8%),上海易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将桦褐孔菌子实体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后加入95%的乙醇中浸泡168 h以上得到乙醇浸泡液(0.32g/mL)。取3份1 000 mL乙醇浸泡液经过滤、抽滤、旋蒸后得80 mL左右的乙醇浸膏,加入100 mL去离子水,再分别加入150~20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3种有机溶剂的萃取液,在45 ℃下将萃取液旋蒸至50 mL左右,放入45 ℃烘箱中烘干[2-3]。
1.4.1 抑菌活性检测
将提取物溶于DMSO,配成浓度为(50±5)mg/mL的溶液。采用牛津杯法进行实验,加入100 μL样品液,每组3个平行,培养观察,记录数据。
1.4.2 抗氧化活性检测
将提取物用5% DMSO溶解,得到系列浓度(40 μg/mL、80 μg/mL、100 μg/mL、120 μg/mL、160 μg/mL)样品溶液;DPPH用95%乙醇溶解得到0.10 mmol/L的溶液,按照表1设置5组试验,每组重复3次,测定每组样品与DPPH溶液反应后的吸光度值(AI)及样品反应前的本底吸光度值(AJ),根据公式1求不同溶剂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清除率越高,抗氧化活性越高。
式中,A0代表空白组吸光度,AI代表实验组吸光度,AJ代表样品的本底吸光度。
(1)配制洗脱剂。将石油醚、丙酮按照10∶1、8∶1、5∶1、3∶1、1∶1、1∶3 的比例混合配制洗脱剂。(2)装柱。称15 g硅胶用适量10∶1洗脱剂溶解后装入柱中,并用10∶1洗脱剂淋洗层析柱,使层析柱紧实后静置。(3)上样。将样品加入柱中,依次加入不同比例的洗脱剂。(4)收集。用试管收集产物,5 mL/管,2 mL/min;(5)薄层层析(TLC)检测。把收集到的样品点TLC板。(6)对所得产物继续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及核磁H谱检测[4]。
每20g桦褐孔菌粉末可以获得0.17 g石油醚、0.74 g乙酸乙酯、1.16 g正丁醇提取物。所得的实验数据与文献[2]中数据相近,结果良好。
2.2.1 抑菌结果
如图1所示,石油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几乎没有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5 mm、15.0 mm,但对大肠埃希杆菌的抑菌效果一般,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8 mm、9.2 mm。
图1 桦褐孔菌提取物抑菌结果
2.2.2 抗氧化活性结果
如图2所示,在抗氧化实验中,当提取物浓度小于100 μg/m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与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当浓度为100 μg/mL时,三者的清除率分别为15.05%、89.94%、90.10%,因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表1 DPPH清除实验
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在硅胶柱中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分离产物,对其进行抗氧化及核磁H谱检测,核磁H谱检测谱图如图3所示。
图2 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性结果
对核磁H谱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δ:0.66(3H,s),0.80(3H,s),0.88(3H,s),0.96(3H,s),0.98(3H,s)5个甲基尖峰,属于典型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特征,5.07(1H);(2)δ:0.64(3H,s),0.79(3H,s),0.90(3H,s),0.97(3H,s),0.99(3H,s)5个甲基尖峰,属于典型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特征,5.04(2H),9.43(1H);由于目标产物不是很纯或者溶剂中含量较低,导致产物峰不全或杂乱,故只能推断目标产物的部分结构。通过查阅文献[5-6],推测产物分别为3β-羟基甘遂酸、3-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
桦褐孔菌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生物活性;经柱层析分离得到3β-羟基甘遂酸、3-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这2种单体产物。本实验对提取物的层析分离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后续实验中应继续进行更有效的分离。
图3 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在硅胶柱中梯度洗脱得到的分离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