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2020-10-29 22:49郭晓义周俊贤苏明河
台湾农业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台湾融合发展

郭晓义 周俊贤 苏明河

摘 要:【目的/意义】闽台农业交流合作一直走前全国前列,而漳州市是全国开展对台农业融合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福建省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农业利用台资数量与规模位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总结“漳州模式”为全国推动对台农业融合提供经验借鉴。【方法/过程】漳州市通过探索发展,创立了“农博会·花博会”、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以及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四大平台,形成了漳台农业产业融合机制、全国台籍科技特派员机制、全国海峡两岸新型农民培训机制以及全省台企台农融资新机制四大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漳台融合发展,形成了对台农业合作中多个全国第一的“漳州模式”。【结果/结论】漳州在引进利用台资、台湾农业“五新”推广示范、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对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产增收、增进两岸基层交流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闽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正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推广应用。

关键词:台湾;融合发展;漳州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0)04-0017-05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have alway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 Zhangzhou was the most active region in carrying ou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etween Taiwan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also the pioneering region in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he amount and scale of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from Taiwan ranked the first among the cities divided into districts in China, playing a demonstrative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country. 【Methods/Procedures】Through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Zhangzhou has established four platforms, namely, the agricultural exposition & flower exposition, Taiwan Innovation Park in Zhangpu, and the agricult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ark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etc. And Zhangzhou has also formed four mechanisms, namely,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mechanism, the national new farmers training mechanism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he provincial new financing mechanism for Taiwan enterprises and Taiwan farmers, which further promote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Zhangzhou and Taiwan and formed the “Zhangzhou Model”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Results/Conclusions】Zhangzhous pioneering experiments in the int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aiwanese investment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whole city and even the whole province, increasing the farmers production and income and enhancing the cross-strait grass-roots exchanges. The “Zhangzhou Model”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was being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 Taiwan;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Zhangzhou Model

習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福建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大陆第一位”,这是习总书记对福建开展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漳州市是全国开展对台农业融合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福建省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在引进利用台资、台湾农业“五新”推广示范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农业利用台资数量与规模位居全国设区市首位[1]。漳州市通过探索、引进、试验和发展,创新了全国对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创立了多个全国“第一”,包括批设全国第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创办全国第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创办全国第一个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搭建全国第一个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平台——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首创全国台籍科技特派员机制等,为推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输出了多项经验做法,非常值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推广[2-3]。

1 闽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的创新之处

1.1 “四大平台”引领闽台农业示范建设

1.1.1 搭建国家级第一个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平台

1999年1月18日,首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成功举行,这是全国第一个冠以“海峡两岸”的农业展会。2009年在此基础上又拓展举办了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成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经贸活动。截至目前,花博会共举办了21届,农博会共举办了11届,办会规模在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博览会所凸显的专业化程度更强、产业带动力也更加明显。如2015年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期间,漳州市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漳州)休闲农业项目对接会,与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签订了《两岸现代农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交流、信息共享、互访机制以及项目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了两岸现代农业的发展。

1.1.2 创办全国第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

2004年底,为顺应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愿景,漳州市开始谋划创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于2005年启动该台创园的建设。2006年4月,原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漳州市设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作为首届两岸经贸论坛上祖国大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15项政策措施之一。漳浦台创园按照“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创园宗旨,不断创新对台农业交流合作机制,在全国率先聘请台商任职台创园管委会副主任;为更好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漳浦台创园率先成立合议庭办案点,在涉台案件中,聘请台商担任调解员、陪审员;率先成立“台农企业之家”,前移工商、海关和出入境管理等服务窗口,在审批办证、融资服务、电价减收、用地方式、产业扶持、困难帮扶以及出入境登记等方面,对入园台资农业企业和台湾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2019年,漳浦台创园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89家,创业就业台胞840人,实际利用台资3亿多美元,年创产值35亿元;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00多个、先进种养技术50多项,推广种养殖面积2.67多万hm2,占全县农业种养殖面积的1/3,惠及全县30多万名农民。

1.1.3 创建全省第一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区

(1)创建了漳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机)产业园(面积25.67 hm2),以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为核心区,以“仂元工业”等8家台资农机企业为依托,推动两岸农机企业联合研制、试验和推广适用于山地丘陵山区作业的中小型现代农机装备。通过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创建一批精品、特色农机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农机示范点,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机化发展模式,进而提升全市乃至全省农机装备水平。(2)创建南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兰花)产业园,围绕兰花、金线莲和铁皮石斛等兰科植物进行产业升级,规划建设了“一个核心区”“四大种植基地”“一个特色小镇”“八大拓展区”,旨在推动海峡两岸兰花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以兰花为龙头、以高端苗木盆景为特色的“世遗兰花-中国兰谷”。

1.1.4 首创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根据漳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2018年漳州市创新提出了《关于实施漳台农业产业升级行动的通知》(漳农通〔2018〕23号)和《关于推进漳台农业合作示范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漳农综〔2019〕5号),计划至2022年全市建成100个以上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六百工程”重点推进项目。通过促进引办项目升级、对接交流升级、业态转型升级、品牌创建升级以及服务保障升级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对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截至目前,漳州全市已建成93个有规模、有特色、有示范作用的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现了全市全覆盖。

1.2 “四大机制”服务闽台农业融合发展

1.2.1 创新漳台农业产业融合机制

(1)创新对台农业招商引资机制。漳州市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拓展和完善招商引资机制,通过以台引台、以商引商、延伸产业链、区域特色招商及经贸合作等,实现了资金、品种、设备、技术、管理模式和市场等“一揽子”引进,起到了“引進一个农业项目,培育一个农业主导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截至2019年,漳州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249个,合同台资20.56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45%以上;累计实现255家台资农业企业增资扩产,增加台资4.38亿美元。

(2)创新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机制。按照农业区域特色,漳州市因地制宜地引导创办了一批产业集聚的台资农业企业;形成了沿海地区珍稀鱼虾贝类的育苗养成及其水产品加工业,平原地区果蔬种植和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内陆山区茶叶、竹笋和中草药种植及其加工业,以及沿国道324线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有力推动了漳州市9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3)创新漳台农业经营模式合作机制。鼓励台资农业企业与本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大力推广“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科技+农户”“理念+农户”以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本地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台资农业企业,实行股份合作,按股分红,这样既可以解决台资农业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互利双赢。

1.2.2 首创全国台籍科技特派员机制

2019年3月,漳浦台创园在全国率先推行台籍科技特派员制度,选聘16名在漳浦创业的台湾农业专才,作为漳浦县首批台籍科技特派员。建立台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解决了农户发展生产的技术需求以及台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实现互需互补;推进建设台籍科技特派员展示大厅,打造“优质产品名录”;设立台农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起台籍科技特派员与农户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平台。如被团省委评为创业之星的台籍科技特派员蔡志阳先生建立了闽台高优水果生态示范园,该示范园作为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实践基地,既解决了当地果树品种单一、农户技术缺乏等问题,又带动台湾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实现了共同创业,互惠互利。

1.2.3 首创全国海峡两岸新型农民培训机制

2014年6月,第六届海峡论坛期间,原农业部、国台办同意漳州市设立“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并作为祖国大陆发布的八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新政策之一。自创办以来,该培训基地逐渐成为了漳台现代农业科技交流的载体、漳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宣传惠台政策措施的窗口以及漳台基层民众交流融合的平台。截至2019年,该培训基地已成功举办了39期茶业、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林下经济等培训班,参训学员2626名,其中包含台胞台属239名。

1.2.4 首创全省台企台农融资新机制

为破解台企台农的融资难题,以漳浦县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漳州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出台涵盖土地租金、不同类型农业设施建造成本的评估指导价,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简化抵押登记流程,建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为农业银行在漳浦县顺利开展台企台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10月22日上午,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深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筑‘第一家园我们在行动”发布活动在漳州市漳浦县举行,在全省率先发放面向台企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地上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截至目前,漳浦县共有5户台企台农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方式获得贷款726万元。

2 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成效

2.1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业“一揽子”引进,推进了漳州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据统计,漳州全市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9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100多种,推广面积6.67多万hm2;引进农业种养加工技术近1000项。如通过引进杏鲍菇及工厂化栽培技术,漳州创造了新型杏鲍菇工厂化模式,全市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达70多家,年产杏鲍菇14万t,年产值达10亿元,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地,也因此被原福建省农业厅认定为杏鲍菇标准化示范区。

2.2 突显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优势

漳台农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漳州全市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现,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4]。如漳州台商投资区从引进一批台资食品加工企业起,又相继引进了“统一马口铁”“福贞制罐”“日茂塑料”等与食品加工相配套的台资上、下游关联企业、在台商投资区内形成了食品产业“一小时经济圈”(即:从原料种植基地到配套的上、下游关联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在1个小时以内都可以到达),这样就延伸了产业链,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2.3 提升外向型农业发展竞争力

漳台农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种优化和质量档次,加速了漳州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了漳州农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5]。如在“东兴”等一批台资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漳州市东山县吸引了外资、国有及民营等多元资本投向水产品产业,促进了水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2018年东山关区水产品出口约22.4万t、货值25.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水产品出口的79%和83.4%,是全省水产品出口的“第一大户”。通过引进台湾白背毛木耳及其墙体式工厂化栽培技术,并经过不断消化吸收和示范推广,漳州市所培育的白背毛木耳菌种质量超过了台湾品种,全市白背毛木耳鲜品年总产量12万t,出口量占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80%。

2.4 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漳州市台资农业企业外接国际国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漳州全市台资农业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22家,其中被评为国家级的有2家。早在2002年,漳州就通过借鉴台湾农业合作社经验,在长泰县以台资兴田农牧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农户自愿参加为原则,创建了长泰青果产销班,这是全国首个台湾农民参加的专业合作联社,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0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之一。

2.5 有效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和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示范带动,为漳州市农村乡镇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消化并吸呐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6]。许多在台资企业打工的农民,既学到了科技知识,也学到了台商的经营管理经验,他们回乡创业后成为了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如南靖县南高村引进台商创办了水果种植基地,并引进台湾高优水果良种10余种,带动全村80%以上的农户参与种植,种植面积约200 hm2,成为名副其实的“台湾水果村”。目前,全市有1/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围绕着漳台农业合作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活动,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201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5元,比增9.3%。

2.6 增进两岸基层交流

漳台农业融合发展,使许多台商落户到漳州后又重新焕发出朝气和活力。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使漳台两地的依存度更趋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同时,依托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海峡(漳州)茶会以及农博会·花博会等经贸合作平台,漳州每年都会吸引数十批台湾农业团组、企业前来参展参会、参观考察、进行经贸洽谈和学术交流,有效促进了漳台基层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如每年一届的海峡(漳州)茶会,都会邀请台湾茶业界人士及10余家台湾茶企参展,并举办茶产业发展研讨交流会,邀请两岸专家学者进行演讲交流,有效提升了漳台两地茶产业的交流合作。

3 推广应用闽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的实现途径

3.1 应有效拓展“台创园”这一发展模式

自创办以来,漳浦“台创园”全力推动了闽台农业的融合发展,得到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7]。2010年2月12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专程视察了漳浦台创园,曾高度赞扬台创园办得好,是两岸结出的丰硕果实,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各兄弟省市纷纷到漳浦台创园进行调研考察,学习并借鉴漳浦台创园好的经验做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拓展创办台创园达29个。

3.2 应加大台籍科技特派员选聘力度

漳州市率先推行了在全国范围内选聘台籍科技特派员的机制,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11月,在全省推广“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总结会议上,漳州台籍科技特派员黄瑞宝作为全国唯一受科技部通报表扬的台籍科技特派员,在全省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中也明确了“每年应选认100名台籍科技特派员”,因此选聘台籍科技特派员应成为省级层面的一项重要工作。

3.3 应丰富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方式

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自设立以来,各项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也因此吸引了相关部门来此基地举办培训班,如全国妇联、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等就曾纷纷到此举办全国巾帼科技特派员、对台休闲农业暨全省休闲农业、闽台智慧农业合作交流、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培训班。漳州市委组织部、林业局、民宗局、妇联、团市委等市相关部门也多次与该培训基地合作举办培训班。

3.4 应加速推广漳台农业融合发展机制

漳州市开展建设的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得到省里高度肯定。2019年6月,福建电视台等还专门奔赴漳浦、南靖等地,对被列为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台资农业企业进行采访拍摄,并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直播活动之一进行了专题报道。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于2020年3月下发通知,拟在全省建设100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要求漳州市每个县(市、区)建设2个以上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现全市全覆盖[8-10]。

3.5 應持续深化惠台政策效应

面向台企台农开展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题,这一举措极大鼓舞了台企台农的创业热情,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值得全省金融机构学习借鉴。郭宁宁副省长强调,全省金融系统应推出更多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措施,精准对接需求,提供专属服务;落实同等待遇,打造第一家园;加强创新合作,探索发展新路径。因此,应持续深化政策效应,加大对台企台农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涛,袁弟顺,程祖锌,等. 从台湾农民创业园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以福建省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3-27.

[2]杨勋华,周琼,郑百龙,等. 漳台农业合作招商模式、成效与发展思考[J]. 台湾农业探索,2008(4):32-36.

[3]陈丽丽. 漳州对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的思考[J]. 经济师,2011(4):204-206.

[4]黄跃东,邓启明. 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趋势与推进策略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4-9.

[5]黄海茵. 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经济界,2013(4):72-77.

[6]庄崧巍,林翊. 闽台农业合作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探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5):1-8.

[7]郑伟民,曾艺珊. 基于闽台农业合作的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4,14(9):21-26.

[8]林卿,李建平,林翊,等. 两岸农业合作模式:资源流动与整合——以闽台农业合作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7-41.

[9]林炳坤,吕庆华. 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3(4):114-119.

[10]黄钟慰. 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台湾融合发展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