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几点思考

2020-10-29 02:15黄宗凯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3期
关键词:融通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黄宗凯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是人文类专业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历史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以新文科理念,融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师资和教学内容,是提高人文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通

引言

为实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校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比赛等实践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肯定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等问题,并提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从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看,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仍然存在学科专业不平衡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的两张皮现象。其中人文类专业尤其是历史学专业,不仅落后于管理、经济、法律等社科类专业,更远远落后于有技术优势的理工科类专业。

一、我校历史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同属人文学院。2011年,为推进旨在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文学院与自贡市工商局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校外实践基地,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从建立开始,创业培训与实践是其重要内容。从2012年开始,人文学院在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和学前教育等专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历史专业学生,除了接受创业教育理论学习,还以选修的方式,利用课余和寒暑假到实践基地参加创业实践。实践基地由大学生培训中心,社会认知体验中心、公务员实训中心和就業创业训练中心组成,就业创业训练中心开展创业专题培训,并组织学生到中小企业调研企业创业历史、经营管理,到中小企业顶岗实习,体验企业工作;拟定创业计划,经过评审,基地提供场地、办公条件开办创业公司。期间,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开设工作室,创办企业。2014年开始,学校在学生处(后划归招生就业处)设创业教育教研室,主要聘请辅导员担任课程教师,统一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培训。学校同时集合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团委、大学科技园,在学习创新创业课程之外,以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大赛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历史学专业也同其它专业一样,接受学校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学专业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省校大创项目、参加创业大赛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得到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创业方面效果不理想,目前仅1人与他人合伙创立农业公司。

二、历史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不论从大创项目类的创新创业实训,还是从创业实践看,历史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有:

(一)知识型人文专业定位使得历史学专业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历史学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人文学科,是知识和智慧的集合,是知识积累型而非技术型专业,远离技术和生活,远离现实和物质。历史学专业被定义为传统的人文专业,所以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考核目标设定和方式,无不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历史学的专业教师和学生,也普遍认为没有技术,所以无法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进而认为创新创业与历史学专业没有多大关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

从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来,承担历史学专业创业课程的教师均为学工系统老师,授课内容是普适性的内容,主要讲述: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创业认知、大学生自主创业实务等,老师结合案例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因教师不熟悉历史学专业,使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针对性。

由于历史学专业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一般和广播电视学或者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一起实施大班额教学。从教师专业背景、教学内容、教学实施都与历史学专业融通不够。而历史学专业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专业教育无益甚至是浪费时间,所以不会主动思考专业知识能否用于、怎样用于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不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会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重专业轻通识的课程设置导致创新创业技术手段匮乏

历史专业学生完全从高考文科生中招生,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有困难,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历史学专业曾经开设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高级语言两门信息课程,由于学习困难,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开设一届后取消。2011年开始,人文学院在各专业开设媒介素养通识课程,可以提供摄影摄像实训,为田野调查、数据采集提供技术支持,后来被认为与专业无关而取消。这也导致学生创新创业缺乏信息技术支持。

(四)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历史学专业课程主要为理论课程,课程教学以老师讲学生记为主,少有讨论式、分组学习、汇报展示等教学方式。知识传授居于主要地位,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不仅在教学过程而且在考试中被忽视。加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不多,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欠缺。

(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的制约

谈到创新创业教育,只看到创业,而忽视创新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和实践其方案的能力。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更具实践性、个体性、多样性的方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愿景。事实上,通过与专业教育相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本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着力的方向。另外,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精神,通过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对于就业及就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也是大有裨益。

综上分析,历史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根源在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所致。创新创业离开专业教育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失去了根基。专业教育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创新创业动力、能力与品质,那专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如研究者所说:“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的根基,要将创业教育全面嵌入专业教育,实施深层次创业教育。”

三、历史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基本思路

(一)以新文科理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以新文科建设理念,破除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观念、思想、制度,树立新理念,建立新制度,是深化历史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

新文科具有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特征,这也为新时期历史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提供了借鉴。历史学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在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排斥。基于综合、跨学科和融通的理念,在历史学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知识能力与素质建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既要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又要通过课程设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课外竞赛活动、校外实践活动,落实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的基本要求。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二)强化历史学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

历史学专业的哪些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有助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活动,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创新创业工具和资源。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学生可以通过对社会变革、创造发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获得创新创业的所需要的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抢抓机遇,面对挫折百折不挠,面对困难艰苦奋斗的创新创业意志品质的认识。侯雅文提出“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激励学生的创业意志。”另外,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又可以成为创业产品的内容资源,如历史小说、历史类影视剧的素材、微信微博公众号传播内容。历史学专业学生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素养和历史视野,能够在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剧本创作和编剧领域寻求一席之地;也可以将其作为文旅融合公众号运营的内容,从而实现创业。二是资料调查、收集和处理能力。历史学培养学生极强的时序观念,并以时间为序调查、收集、分析处理资料。目前,各个地方在文旅融合、开展城乡建设过程中,对地方历史文化、历史文献和非物质文化等非遗的调查、传播传承方面有大量需求,单位、家族、家庭和个人对其历史的挖掘和撰写有市场。对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文献调查和方志编撰、人物传记写作实训,无疑是历史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基于历史学专业学生接受的文博类课程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项目和实训,在博物馆陈设、文物收藏、文物数字化、档案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影像志创作等方面开展训练,为文化和文博领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新文科建设路径要求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文科的改造,所以历史学应该加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利用3D扫描、虚拟现实、互联网技术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创新创业做技术储备。在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计算机应用基础,我们开设了摄影摄像技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文化调查与影像创作、口述史实务、PS与图像处理等必修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训。从创新创业实践看,还需要加强图像数字化技术、网站及APP开发、统计软件、绘图软件、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储备,补齐信息技术短板。

(三)整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不论是观念的变革、制度的设计、教学实施还是创新创业指导,都离不开教师。整合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分工协作,才是搞好历史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不二选择。

一是专业教师学习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改革,多渠道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在思想观念层面认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两翼,二者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其次,发掘历史学专业教育中的课程资源,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意志品质。再次,参与指导学生申请和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互联网+及各项创新创业类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创新创业教师也要了解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尝试用历史专业的知识、案例丰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从专业出发,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

三是从历史学专业毕业校友中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或者退而求其次,在文化、文博、教育、剧本等文本创作领域创业的人文类专业毕业生中聘请指导教师,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能为历史学专业学生提供直接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发。

当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分工合作,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相向而行,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历史学专业教育融通,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质量和教改项目: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人文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项目编号:JG2018-56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通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联通融通变通,打造精准高效的复习课堂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什么是绥芬河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