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目前常规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加以改革。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教学模式
《经济学基础》是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和优化整合,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 使学生提高对现实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因此,根据《经济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总结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特点
《经济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包括供求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和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理论。在理论的介绍和分析中涉及许多图形、公式和模型,使用到许多数学分析方法,《经济学基础》可以说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和市场营销、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财政与金融等学科都有一定联系,因此高职院校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觉得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理论来源于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与社会生活中许多经济现象密切相联,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对发生在身边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能正确认识政府所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教学现状及问题
1. 经济学基础课程抽象而难以理解。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作为理论经济学,经济学偏重于理论分析,再加上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理解起来感觉比较抽象。经济学的理论,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包含着严格的前提假设。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数学化理论和模型与日常生活之问的联系,再加上概念、定律、原理、方法很多,相互之间又极易混淆。特别是刚刚接触时,经常会觉得迷惑不解。比如在生产者理论中,为何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2. 分析方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颇有难度。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数学分析等方法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材中针对一个研究对象,先介绍理论,再构造函数,其次画出图形直观描述,然后再形成一般的数学推导。这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熟练运用是分不开的。但是,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欠缺,而且高等数学的铺垫不是很及时,导致知识的学习都是前学后忘,不甚理解,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自然比较大。
3.课时安排明显不足。经济学基础教材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在本科院校都是安排两个学期的学习,而高职院校由于只有两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不得不压缩课时。老师要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进程之间不断地取舍和衡量,顾了前顾不了后,和学生良好的知识学习和掌握就形成了矛盾的局面。
三、教学反思
1.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把握。在对学生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制订出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基本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所学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对于过于复杂的数学分析和理论证明就简要解释,甚至一笔带过。另外,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教学时间少、学生的掌握能力有限,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取舍。在有限授课时间的约束下,需要我们对主要内容主要章节进行较深入的讲授,而一些章节可能会有其他课程再去详细探讨的,就简单的做介绍。我们可以把供求和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理论,把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作为重点内容,而宏观经济部分的理论作为选讲内容。
2. 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使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法值得注意。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引用案例和问题,引发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把现实的一些热点案例和事例融入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对于经济现象和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然后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课外实践教学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经济学又和社会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由于课时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比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和自学环节加以弥补。
3.加强教学考核。教学考核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直接的方式。如何使用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对学生的教学考核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即常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态度、参与热情做出全方面的评价。在考前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导致学生平时不下功夫,只需要在考前进行突击就万事大吉,考试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对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教学考核应采用平时成绩和表现、期中测试、期末成绩各占适当比重的方式获得总评成绩。这样,就加强了对学生全程学习状态的监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朱龙凤.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知识文库,2018(16)
[2] 苏丽婷.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财会学习,2020(17)
作者简介:张浩(1981-),男,汉族,湖北钟祥人,经济学硕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