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儿童文学阅读课程的构建

2020-10-29 09:22
教育观察 2020年28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文学核心

赖 婷

(岑溪市实验小学,广西岑溪,543200)

儿童文学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它通俗易懂的哲学思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良田。以儿童文学为载体,开发并实施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从核心素养出发,解构儿童文学特征

(一)多元的语言体系

文学作品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儿童文学体裁丰富,有儿歌、童话、寓言、科幻等,它们灵动活泼、幽默风趣、意义深刻。中外儿童文学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不同,对语言正在发展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语言资料库,它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学习不同的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奇异的思维特征

异想天开、天马行空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点,在儿童文学的故事里,月亮会说话,花儿会唱歌,人、动物、植物、英雄和神魔之间会发生很多荒诞的事情。儿童文学的奇异世界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让儿童在爱幻想的年纪里放飞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三)丰富的审美元素

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是成人,儿童文学承载着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希望,是长辈对儿童传递哲学理念与价值观的载体。儿童文学作品里蕴含着道德、正义等教育因子,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四)宽广的文化视野

传递文化是文学的使命,中外儿童文学作品都蕴藏着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丰富对世界文化的感知,获得文化知识的积累,积淀文化素养。

二、探寻儿童文学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构建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把儿童文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是可行的,通过儿童文学探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可视的、具体的。

儿童文学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让学生拥有人文底蕴与人文情怀,识别人世间的真善美,懂得社会的责任,感受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思维解决问题,习得写作技能,提高审美情趣。

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可以以核心素养为总目标,围绕“一个核心,两个维度,六种能力”展开。“一个核心”是以阅读审美为核心,“两个维度”是指阅读与表现,“六种能力”是指在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体验和创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能力。

三、分层架构儿童文学阅读课程体系

教师要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精神生命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图1)

图1 儿童文学阅读课程结构

第一层为“文学基础层”,核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于最底层。“文学基础层”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文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其中,基础知识包括了解语言表达的特点、中外文化的差异、文学的基本常识。基本技能包括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学会默读、诵读、批注等技能。

第二层为“问题解决层”,学生迁移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遣词造句的能力,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等。

第三层为“文学思维层”,是指个体在经历系统的学习、迁移运用后,通过体验人物情感,形成想象、推理、概括和创新的思维。

第四层为“精神生命层”,这是课程结构的最高层,是指个体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在理解知识与认识世界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人生态度以及审美观念,最终影响自己精神生命的成长。

四、整合拓展,以多元化的课程组合实施课程活动

儿童文学阅读课程不局限于文字知识,而是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与灵动创作。教师可以设立三个层次的课程,即阅读课程、体验课程和创作课程。

(一)阅读课程

阅读课程注重以海量阅读为策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可以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出发,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对每个年级的阅读目录进行细化:一、二年级分为1—4级;三、四年级分为1—6级;五、六年级分为1—8级。其中,每级篇目4本,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主题,编写不同的自主阅读教材。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在每天下午设置一节15分钟的阅读微课,从微课入手,积少成多,让阅读儿童文学贯穿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展“趣读诗歌”“花样阅读”“佳篇有约”等主题阅读,让一篇、一类、一本书得到交叉阅读,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二)体验课程

体验课程以体验为策略,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通过诵读、表演、评价、展示、演讲、手工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儿童文学的趣味,提升阅读的有效性。体验课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体验课程内容

1.“文学表演”课程

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后,进行编写台词、表演作品等活动。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文学的距离,让学生积累文学语言表达经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趣谈人物”课程

“趣谈人物”课程是对儿童文学中人物的语言、行为、思想等进行评价的一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交流人物故事,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汲取精神智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涵养精神生命。

3.“美读经典”课程

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为你读书”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阅读文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创作课程

创作课程主要以感受、参与和表现为策略,进一步开拓学生阅读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与表达素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

1.“图说故事”课程

“图说故事”课程横跨学科,融合文学阅读与美术创作。教师可以用连环画呈现童话,通过“语图互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各显其能,激发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说经典”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形成文化的有效浸润。“图说故事”课程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语图互文”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让学生愉悦身心,得到想象能力的锻炼,获得思维的提升。

2.“文学创编”课程

“文学创编”课程以“改写故事”“编童话”“写儿歌”“编小人书”为重点,以改写、续写、片段描写、发表文章、自编小说、编课本剧等方式,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释放潜能,放飞个性,获得精神的愉悦。

五、构建阅读评价体系,形成阅读评价机制

(一)多层次评价

多层次评价包括如下内容:学生自评,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调整阅读的能力;同伴互评,让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竞争氛围;家长评价,督促学生进一步产生阅读认同感;社会评价,共建一个优质的阅读环境。

(二)多形式评价

多形式评价是指以创作诗歌或连环画、讲故事、编写或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读知识竞赛”“文学知识竞赛”“名人竞猜”活动,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知识积累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德育,每周让学生将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儿童文学故事道德内容对照,进行自我评价,纠正不良的行为,获得道德的熏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足迹”图表评价学生的阅读面。

儿童文学阅读课程立足于阅读,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持久深入地发挥儿童文学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文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们需要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我与文学三十年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