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莉,戴立磊,李芬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首次出现[1],全国31个省份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疫情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在与新冠肺炎抗衡的斗争中,医务工作者是抗疫前线的中坚力量,而护士群体则是这股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显示抗疫一线的护士中60%为其他科室转岗,疫情前未从事过感染科相关工作,因此在面临传染性疾病时心理负荷较高、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2-3]。同时,因工作需要,临床一线护士需做到三级防护,在严格的防护条件下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引起各种不适感,如眼罩上雾影响视力、不方便上厕所、口罩造成的压力性损伤等。因此,本研究对在负性情绪、严格防护下长时间工作、工作危险度高、工作强度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抗疫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现况、躯体不适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1 对象 于2020年2月28日至3月10日选自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发热门诊及留观病区的抗疫一线护士220名。有效问卷220人,有效率100%。其中男12名,女208名;平均年龄(30.69±6.27)岁。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本院抗疫一线的护士进行调查,比较入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及躯体化症状的差异。
1.2.2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本研究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实施调查,调查内容有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居住状态、工作意愿、职称、在一线的工作时间。②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Kroenke等[4]研究显示PHQ-15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筛查躯体化障碍和评估躯体症状的严重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3, 重测信度系数为0.75。量表包含15个条目,总分<4分为无躯体化障碍,5~9分为轻度,10~14分为中度,15~30分为重度。
2.1 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现况 220名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PHQ-15(8.71±5.77)分。其中无躯体化症状者58例(26.4%),伴有轻度躯体化症状者73例(33.2%),伴有中度躯体化症状者49例(22.3%),伴有重度躯体化症状40例(18.2%)。按照是否伴有躯体化症状,将入组者分为非躯体化组(n=58)和躯体化组(n=162)。
躯体化症状的种类:痛经157例(71.4%),睡眠障碍143例(65.0%),疲劳139例(63.2%),头痛128例(58.2%),背痛121例(55%),胸闷120例(54.6%),消化不良或恶心112例(50.9%),心慌109例(49.6%),肢体或关节痛105例(47.7%),虚弱感105例(47.7%),头晕103例(46.8%),胃痛93例(42.3%),胃肠不适,便秘或腹泻113例(41.3%),胸痛53例(24.1%),性生活中疼痛或其他问题23例(10.5%)。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居住状态、工作意愿、职称、每天工作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线工作时间、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数,%)
2.3 一线护士PHQ-15评分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一线护士PHQ-15评分与性别、一线工作时间等呈正相关(r=0.164, 0.208;P均<0.05);与居住状态呈负相关(r=-0.143,P<0.01)。
2.4 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伴有躯体化症状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称、婚姻、居住状态、工作意愿、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间及每天工作时长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间长以及每天工作时间长是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2。
表2 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抗疫一线的护士直接与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责任重,日夜颠倒,饮食及作息不规律,很容易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同时,一线工作的感染风险高,一线护士需在严密的防护服下进行技能操作,这需要更强的注意力、更扎实的基本功及更强的心理素质,长时间的一线工作会导致此群体产生明显的精力耗竭感,从而加重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本研究调查发现,抗疫一线的护士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较高,73.6%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症状,而中重度者达到40.5%;与江霞等[5]的研究一致。在躯体化症状的表现中,疼痛最为常见,其中包括痛经、头痛、腰背痛、胃痛等。刘小蕾等[6]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中提示,一线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会影响痛觉,使得痛觉阈值降低,引起明显的躯体疼痛,而躯体疼痛又会反过来加重消极情绪,引起恶性循环[7]。一线护士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与何宇红[8]的调查结果一致。多数护士工作日夜颠倒,并且因居住环境不佳,休息时容易被下夜班或上夜班的护士影响,导致睡眠质量不佳。同时,疼痛[9]、焦虑[10]情绪也会引起睡眠障碍。一线护士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常见,考虑与护士不规律饮食习惯有关。
本研究将伴有躯体化症状与不伴有躯体化症状进行比较,发现伴有躯体化的护士在一线工作的时间较长,女护士出现躯体化症状的概率比男护士相对较高。相关分析也发现躯体化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工作时间相关,即工作时间长的女护士躯体化症状会更明显。同时,躯体症状也与居住地相关。非居家者,即在医院或宾馆居住的护士躯体化症状可能更严重。在危险因素分析上,女性、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及在抗疫一线工作时间久均是躯体化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已有研究[11]证实女性的雌、孕激素对脑功能及行为有一定影响,在经前期及月经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这种生理因素上的特点使得女性在面对压力源时更易出现躯体不适反应。长期在一线工作、不能回家的女护士对家人的担心更容易加重躯体化症状。
综上所述,抗疫一线的护士存在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其中以疼痛、睡眠障碍、消化道症状为主。抗疫一线工作的时间越久、休息越少,其躯体化症状越严重。对于抗疫一线的护士需采取适当调休、轮休或换班等更加灵活的方式保证其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出现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高、任务过重的工作模式;同时,在饮食上给予更加多样的营养支持,降低一线护士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