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守艳
【摘 要】目的:探讨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1+1签约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入选5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1+1签约模式,观察实施前及实施1年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指标情况,比较并讨论差异。结果:实施后糖化血红蛋白的知晓率(90.00%)、主动检测率(84.00%)和<6.5%糖化血红蛋白(82.00%)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1+1签约模式可增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知识及行为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1+1+1签约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血糖监测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作为反映既往三个月血糖情况金标准的糖化血红蛋白[1]。然而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及意识缺乏,认为没有必要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使得血糖控制的行为及达标情况较差。故本研究以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主要内容,以1+1+1签约模式[2]实施对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干预,并评价实施前后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例社区家庭医生1+1+1签约的糖尿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5-65(56.49±10.26)岁,初中及以下38例、高中及以上12例。纳入标准:≥18周岁、基础胰岛素治疗≥24周、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1+1签约模式包括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二级医院、1家三级医院,实施地点为南区分中心会议室,实施时间为1年。实施前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知识宣传:通过健康教育和相关知识讲座以及多媒体、宣传手册、展板展示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简单明了的糖尿病知识宣传,内容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为主。
(2)电话随访:通过制作管理团队的电话名片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咨询途径,给予患者疑虑解答与指导。同时,留取患者的电话并建立微信群,进行定期随访,对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饮食情况加以了解并随时指导,给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日期提醒。
(3)心理疏导:观察患者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针对定期检测依从性差的患者,采用一对一交谈的方式了解相关原因,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重点强调并告知患者积极、主动接受并配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重要意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实施后(1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知晓率、主动检测率和<6.5糖化血红蛋白的几率,由数据统计员整理指标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实施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几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3 讨论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延缓疾病进展。但既往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仅关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识及主動检测行为较差。鉴于此,本研究以1+1+1签约模式实施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干预,旨在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一步改善。
结果显示,与实施前相较,实施后糖化血红蛋白的知晓率、主动检测率和<6.5糖化血红蛋白的几率均显著提高,说明主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1+1签约模式可增强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与行为水平,与研究报道[3]一致。提示,糖化血红蛋白重要性认知不足,是影响患者检测行为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控制情况差。本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知识调查,其次根据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由来自本中心和二级、三级医院的主管护师、主治医师共同制定并实施的知识宣教、电话随访及心理疏导,一方面在知识宣教中保证了患者所获取糖尿病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知识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一方面电话随访及时帮助了患者解决关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问题,同时以心理指导针对患者未主动检测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疏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患者主动的进行检测,最终达到较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何健祥.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05):695-697.
叶峰.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11-3113.
王莉,付阿丹,易兰,等.“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5):1836-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