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凤高
德育应当和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有更为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基,训练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还要善于挖掘利用课本中包含的德育元素,通过相应的教学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在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方式较多,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对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创设。同时,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方法十分重要,要尽可能避免对于学生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应当潜移默化地带给学生引导和启发。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形成价值认同,德育的渗透效果也会更理想。
首先,教师可以为德育的渗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且可以打造开放愉快的整体学习环境。情境创设的方式同样十分多元,为了让德育有更好的渗透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做合理选择。在组织构建课堂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相对充裕的教学准备。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就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上可能会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并且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提前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素材,还可以从网络上找寻一些具体的教学辅助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良好依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吸收掌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印象。
比如在教学“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体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通过对于知识点的分析解读,让学生对圆的认识更加深入。不仅如此,学生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圆这种图形的特征以及这一图形体现出的美感,是德育渗透课堂的一种良好呈现。
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结合相应的教学过程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灵活的教学延伸与拓宽,引入一些课外补充内容,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解读。这个过程同样可以成为德育渗透的良好依托,能够建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更加深入的认识,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综合实施效果。
比如在教学完“认识概率”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延伸素材,从知识要点出发,给学生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吸收掌握程度,还能够让学生建立更加丰富的课堂学习印象。
培养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往往会带给学生很多不一样的学习发现,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更加丰富。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成为德育渗透的依托,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迁移让学生有一些新的学习认识与感悟。教师可以灵活地创建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教学延伸与拓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分析知识要点。这是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开放性的一种体现,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加丰富,可以让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数学课堂中。
比如,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内容后,学生会认识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教师可以由此做进一步的学习延伸,让学生感受社会也像是一个五星的坐标系,每一个成员都是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并且自己在不断和外界发生关联。作为个体,要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迁移,既能够让学生对涉及的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也能够让学生领悟到一些相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