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瑛
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包含戏曲、饮食、园艺、养生等众多内容,在艺术、哲学、美学等领域都有重要价值。其中的文学创作理论部分,集中记录了李渔基于实践的创作经验总结。这些理论总结,对于面向读者的写作实践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入手,论述其理论对高中学生写作的启示。
接下来从写作的立意、结构、创造性、情感、语言等方面论述。
李渔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写好文章首先要立好意,意即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明确的立意是作文的重要一步。
作文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立意不明,中心游离,文气不连贯。引导学生学会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帮助他们明确中心立意的重要方面,李渔称之为“一人一事”。所谓“一人一事”,就是中心的人物、事件。
为了突出中心,李渔提出“减头绪”的方法。如果“不讲根源,单筹枝节”,会“人人应接不暇”。“根源”即中心,记叙类文章谓之主题,议论类文章谓之观点,不能贪恋繁多的枝节表达模糊不清的多个无关主题或观点,应精简典型的人物和事件,突出主题或观点。如果凡事“逐节铺陈”,面面俱到,就有如“散金碎玉”,失之泛泛而谈。
在立言的本意上,李渔还指出“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凡作伟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一念之正气使传也”。写作不能违背善意、正气的初心,积极正确的写作观念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文无定法,但不代表文章不需要基本的写作章法。优秀的作品,都是不拘格式又自成一格。学生写文章不是空洞重复的同层次行为,而是在不断的写作练习中阶梯式生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点拨,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写作遇到问题时有路可寻。
作文训练出现学生思路不清、结构混乱等问题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清结构脉络,增强写作逻辑性。
《闲情偶寄》以“结构第一”突出了“结构”的重要地位。李渔指出:“如造物之赋形,当其一精一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也就是说,结构应是全文骨架,在立意这个“主脑”统领下,先要搭建为意旨服务的整个框架,在下笔前就要谋划全篇,制定全形,造好文势。只有在下笔前想好围绕立意展开的行文思路,列好有关提纲,写作时才能有条不紊,清晰了然。否则,就会出现“由顶及踵,逐段滋生……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中阻矣”。写一步想一步,停一步再写一步,前后不衔接不连贯,既影响思想、情感的表达,又使文章可读性降低。
定结构,除了在动笔前“制定全形”,还要在运笔时“密针线”。写作似缝衣,把脑海中已有的积淀,用笔杆这支花针,绣出美丽衣服,既有难度,又有美的创造。想要“工”之美,就需“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写作时需要前后照顾,“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记叙类文章前后的人物、事件要注意照应和伏笔,议论类文章前后的观点阐述要注意衔接和论证的严密性,尽量避免产生唐突的人物事件或观点阐述。
“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写作是思维的活动,需要创造性。
学生写作中,常出现借助陈旧模型(框架)、优秀范文、全能素材等,套用模仿,视为捷径。正如李渔说“枉费辛勤”“盗袭窠臼”,只会蒙人讥诮。还有的同学为不露痕迹,也有李渔说的“彼割一段,此割一段,合而成之”的做法,只不过是障眼法,实质上还是惰于思考,缺创新。李渔对写作创新的要求甚为严格,不仅不能抄袭前人,就是自己的作品,也要询问之前有没有写过相似的,如有雷同,慎重下笔。学生作文中就经常出现自己写的某一篇内容多次套用在其他作文中,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时时提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肯定学生作文中精彩独到的见解、灵动鲜活的内容,让他们体验到写作创造的快乐,体会自己思想流淌在纸上的魅力和独特价值。正如李渔所说:“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由此方能驰骋写作进境。
创作要“戒荒唐”,“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诸闻见之外。……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写作要带着真情实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记录点滴生活,明辨人生哲理,不去架空捏造怪诞内容,远离生活感悟。
也有人指出,不是不愿写“家常日用之事”,只是已被前人写尽,写了很多遍,就觉得没有办法再写,而且写作又要创新,如何能在纤芥无遗的平常事中写出不一样的内容呢?对此,李渔说道“世间奇事无多,常事为多,物理易尽,人情难尽”“性之所发,愈出愈奇,尽有前人未作之事”。生活是个大舞台,远比我们想象中精彩和广阔,只要我们去细心观察、发现,有“猛发之心”,定能“胜于先辈”,写出不一样的精彩。学生写作,就是要有这样的自信心和敏锐性,只有注入了生活的活水,才能让写作和创新充满活力、生命力。
对于前人写过的题材,也不是不可以再写,因为“前人已见之事,尽有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伐隐攻微”,就能写出独特之处。比如,记叙文中的细节描摹,往往可以传神地刻画出生活中怀着同样情感,做着同样事情,却又不一样的各个人物形象。关于“设身处地”摹写人物,李渔还说到要“代此一人立言”,“先代此一人立心”,力求在写作中带着心灵感悟,写活人物。
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写作的虚、实问题,李渔也有进一步阐述,这些阐述对于作文教学有以下启示。一是,作文不是纯粹的生活照搬或录像,需要有艺术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作文的目的又是反映生活,观照现实,给读者生活的启示和情感、思想共鸣。二是,当涉及真人真事作例证被引用时,不能张冠李戴,模棱两可,需要有根有据。
高中生作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通顺、流畅,发展目标是鲜明、生动。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取法乎上,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对于中等及以下写作能力的同学而言,有时候,表达的通顺流畅都很难做到。病句、晦涩、粗俗化的口语等,仍是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闲情偶寄》指出“文贵洁净”,不能过分追求深奥或美饰而忘记语言平易自然的初衷,这是第一。第二,浅显易懂不代表粗俗,“浮泛”的措辞要戒除,保证语言纯粹,除非特定人物的需要。第三,语言要刻画人物,符合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说何人,肖何人”。第四,“议某事,切某事”,议论的语言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同时避免填塞典故恶习,如“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名人开会和引用扎堆的情况。第五,“重机趣”。“机”是“精神”,“趣”是“风致”,语言在流畅自然准确的基础上,还要有生机、趣味。写作的语言应努力做到生动而鲜活,而不是僵硬冰冷的文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作文学习要求中提出,“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本文从立主脑、定结构、贵创新、说人情、取自然等几个方面阐述《闲情偶寄》的创作理论对当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符合新课标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李渔在书中流露出的对创作的热爱和自信,也是我们写作中特别需要的品质。他把创作看作自己的精神追求,健人脾胃,不遗余力;把创作的心得体会,和盘托出,不惧后人评判。有这样的热爱和魄力,写作又如何不能出锦心,扬绣口!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