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中意,江蘇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龙岗区督学,深圳市继续教育授课专家;现任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学校长助理。
热爱语文教学,积极投身语文教学改革,主张“读读写写学语文,走走看看悟人生”的语文教学理念,研究情理语文,以情传美,以理明德。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三项省级课题研究,其中内需教学策略和情理语文教学策略两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更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与学的主要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空洞说教,也不是突兀冒出,需要寻找立德树人的支点,才能把立德树人融入语文教学中去。
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每篇课文,深刻理解都能找到其中的“德”。《邓稼先》这篇课文的“德”就是邓稼先的理想信念。邓稼先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中国人民不再被欺侮”,他毅然投身到伟大而艰巨的科学研究中去。他在和妻子告别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在课文中,有这么一段:“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我不能走”就是他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的“德”就是叶圣陶先生的道德品质。从叶圣陶先生自己做事和与人相处的几件事上表现出先生“严于律己、待人宽厚”的道德品质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德”。《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课文的“德”就是人的法治素养。依约行事,是人的契约精神,也是诚信所在,不守信就是不尊重别人,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找到文本中的“德”,再以德育德。如教《邓稼先》,开展“那时的中国,需要邓稼先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的中国,需要我们做什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从邓稼先身上受到感染,激发自己的报国情怀。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可以进行“小事不小”的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从叶圣陶身上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教《陈太丘与友期行》,设置“守约”的法律小贴士,让学生明白契约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法治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提到立德树人,很多老师会采用灌输式教学,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中,会感到是空洞的说教,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丰富学习形式,把立德树人的教育融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让立德树人落在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采用“读、唱、演、辩”的形式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读”的形式,让学生做广播电台播音员,把这则新闻播报出来,要注意播音的语音、语气,要掌握播音的情绪。这样,学生在模仿播音中,自然而然就会生发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激动和自豪之情,就会产生对人民解放军的敬爱之意,就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教《黄河颂》,用“唱”的形式,让学生唱《黄河颂》。《黄河颂》本来就是歌词,如果只是枯燥地分析,起不到什么效果,而教学生去唱,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唱出来,把对保家卫国的激情唱出来,学生自然能受到熏陶和教育。教《皇帝的新装》,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大臣、骗子、群众、小孩等,用情景剧的形式把课文演绎出来,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体悟做人不要虚伪,否则就要出笑话的道理。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辩”的形式,给学生设计辩题“优越条件常常使人颓废”和“优越条件更能促进发展”,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让学生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和怎样战胜困难,懂得如何抓机遇有担当有理想。
部编语文教材设置了很多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学时,教师应认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如教学七年级的《有朋自远方来》,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展示自我,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与人交往结为朋友,是需要真诚与爱心的。如教学七年级的《少年正是读书时》,组织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同学之间相互找差距,学会制订阅读计划,掌握阅读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人生的基石”,用阅读点亮人生之路。如教学七年级的《天下国家》,组织学生讲爱国故事,展示爱国名言,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八年级的《身边的文化遗产》,组织学生了解身边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这些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要加强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去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尝试写申请报告,班级召开模拟答辩大会,做资料夹,让学生升腾起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九年级的《君子自强不息》,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了解古今名人有关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再去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进行自强不息主题的演讲,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人生旅程中也能做到自强不息。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读读写写学语文,走走看看悟人生”,生活是语文的外延,生活中充满着语文,语文的学习只有落实到生活中才能学到真正的语文,生活也才更有情趣和意义。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应对生活中产生胆怯而畏缩不前的事,如遇到困难,怎么尝试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来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学习《阿长与 〈山海经〉》,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身边的人,要懂得尊重和感恩,对长辈要孝敬和陪伴。让学生去帮助社区需要帮助的人,为家庭多做家务,在平常生活中做一个善良且能助人为乐的人。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在生活中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处处有环保意识,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首要总目标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让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地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