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峰
群文阅读是一种在有效时间内同时阅读多篇文章的阅读方式,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的分析可知,这种阅读方式非常适用于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一方面,群文阅读能够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另一方面群文阅读可以通过1+x的方式进行比较拓展,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契合了学生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的特点,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唤醒了学生阅读的热情。为此,高效教学视角下,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从而实现阅读教学高效化。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特点。在群文阅读中适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利用这种直观性消除学生对同时阅读多篇文章的畏难情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点说,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线条、文字、图片等将丰富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以此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了阅读兴趣,阅读将不再是难事,提升阅读能力将变得相对轻松,群文阅读在思维导图的直观呈现下也将变得简洁明了,有化繁为简的显著效果。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智取生辰纲》与《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几篇文章整合起来,以思维导图为载体,从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内容、语言特色以及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入手将其联系起来,给学生打造出一个精彩的“故事会”,以此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特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點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具体点说,群文阅读主要是同类主题文章的整合,在群文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根据阅读主题,指导学生通过总结、想象、联想以及概括等途径构建结构衔接紧密、内容逐步深入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揭示文章的主题。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即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从不同的方面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彼此交流、借鉴,从而实现学生群文阅读思维的有效拓展。例如,在对《智取生辰纲》与《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几篇课文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若干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绘制思维导图,比如从文章的语言特点、人物特征、或者从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角度着手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各自呈现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阅读感悟,又能促进学生群文阅读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思维导图具有系统性特点。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系统性特点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单一性弊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局限于对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语句的理解,而是从整体的高度把握文章的要点和核心,聚焦式地解决问题。思维导图的系统性会有意无意地建构学生的思维框架,让学生养成严谨思维的习惯,而当学生阅读单篇文章或多篇文章时,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从而让群文阅读产生最优化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课下阅读鲁迅的其他文章或者其他人对鲁迅这个人物进行评价的文章,如巴金先生《悼鲁迅先生》,萧红《海外的悲悼》以及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等。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思维导图为纽带,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整合起来,建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阅读的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发散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合适,有利于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群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群文阅读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