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2020-10-27 09:35杨艳
设计 2020年17期
关键词:设计实践社会价值环境设计

杨艳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现代环境设计教育一直偏重设计实践,理论建设着力不多。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面对的设计背景、设计问题等日趋复杂,设计理论的指导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剖析环境设计专业的概念、特质和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设计专业发展需理论与实践并重,由理论引领设计。在多学科交融的背景下拓宽理论的研究边界,融合社会学的社会价值理论和生态哲学的深层生态学理论,对环境设计理论研究重点进行重构,以期促进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环境设计 专业理论 设计实践 社会价值 深层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9-0100-03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发展一直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与日俱增,面临的环境问题越发复杂多变,作为与艺术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等密切相关的环境设计专业,设计教育也越发变得重要,设计理论的研究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设计实践的推进,不断引导环境设计实践贴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公众生活需求,最大化发挥环境设计的现实功用。

一、概念与内涵

(一)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是艺术门类下的空间设计专业,天生自带有“艺术因子”与“美学导向”,以空间为研究对象,汲取艺术学、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营养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是对“空间”的“精准”设计。现阶段环境设计大学教育一般下设三个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张绮曼教授认为环境设计具有系统工程的特点,其外延涵盖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壁画设计、室内设计及环境设施设计等。“环境设计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从微观到宏观的整合设计,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协调设计,又是社会与人之间的行为引导设计。”宋立民教授认为环境设计是设计学科中研究“空间”的专业,不仅指物理空间还包括虚拟空间,环境设计专业以服务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多层面需求为旨归,其设计基础必然是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研究环境是要研究在环境之中的所有关联者,包括人、其他生命共同体、物与事等各个要素在环境中的关联与变化。环境设计既要敬畏自然生态,又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理论建构与设计实操、环境观感与审美意趣协同兼顾、一体发展。

(二)专业理论

一个学科的生存与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和独立的专业知识架构。这个知识架构需要职业技能和设计理论并重,不可偏废。设计理论是对环境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对设计史论、设计基础理论、设计批评、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环境设计理论为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多学科理论功底,使之对环境设计的理论来源和支撑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完整认识,从而构架了一个学术理论平台,使设计实践成为“有源之水”,使设计者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自由创造性的人才。如今,很多环境设计专业理论教学都设置了设计史(艺术史、设计史、建筑史、风景园林史)、设计原理、设计批评等相关理论课程,理论课程在环境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环境设计的跨学科基因

环境设计从诞生起就是个自带跨学科基因的专业,游走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互融互通的多学科地带。也就是说,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边界并不清晰,一直游走于艺术、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工程等学科的边际。比如说现代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研究方向之一)的过程,不仅是对于室外空间的形式、色彩、美感的追求,更是对场地特征的理性研究,让设计解决问题。用整体观念分析上位规划、人群、当地资源、当地文化、建筑基地现状认识和解读,从自我设计价值理念出发,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从设计思路、设计模式、设计用料、施工方式等,设计全链条中涉及建筑、规划、生态、社会学、管理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催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环境设计专业的范畴也不断扩大,知识体系日趋复杂,设计越来越多地从其他学科一一如生态学、社会学、艺术学、管理学、地理学,甚至哲学一一获得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环境设计专业逐渐将科学、技術、文化、艺术综合一身,不仅涉猎哲学、社会、艺术等社会科学的范畴,又涉猎地理、生态、环境、植物等自然科学的领域。正是基于这种显著的跨学科性、学科融贯的特点,环境设计专业亟需梳理汲取多学科的理论营养,构建自身边界清晰、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促进学科的长足发展。

三、环境设计理论发展中的问题

(一)重实践轻理论

环境设计教育一直是倡导实践为主。从专业形成的初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的中心工作就是为国家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服务,主要从事室内装饰与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在实践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傲人的成果。但是,环境设计专业发展也逐渐变得迎合市场的需要,进行过度务实的职业教育,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由于偏重实践追随市场而欠缺对专业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环境设计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消费体系下,过于注重工具主义层面,注重物质的不断更新带来的新奇感,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效率增加,忽视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效益。在环境设计专业领域“表现”过度渲染视觉效果,却缺乏基本设计功能和社会价值内容的呈现。环境设计项目一味拆旧建新,设计材料大量使用天然石材、昂贵的金属,设计趋于表演化、娱乐化,环境设计往往成为生产消费性的中介。设计由于缺少设计理论支持,很容易变成了附加在空间上空洞的商业表现和不断翻新的时尚消耗品。

环境设计市场的商业导向也影响到环境设计教育的偏向,理论建设着力不足,设计项目备受青睐,学生对理论课程兴致缺乏,教师对理论研究望而生畏。理论教育不足往往导致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难以触及设计问题的本质。

(二)社会价值的“失语”

“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看法,它是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把握正确的设计价值观,才能有效引导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方向,在发展中保持正确的设计态度、设计观念与设计行为。环境设计应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公众服务、进行文化传承为己任,把设计理论建设与人类对于“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思考结合起来,从中真正探究未来环境设计的新方向。当前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很少涉及社会价值深层研究,过多的商业利益化设计项目遮蔽了设计理论中的社会价值探讨。比如乡村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在巨大商机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对乡村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造成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再如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地过度的资本化,公共空间的减少,公园绿地的不均衡化等问题比比皆是。

设计的价值观是随着文明的发展方向和演化趋势进行适应性的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在重构,环境设计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性而非纯技术性的领域也在不断延展,这也要求环境设计理论研究重新进行自我审视和重构。

四、新形势下环境设计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一)理论研究引领设计实践

麦克,墨菲曾经讲到“理论源自设计实践和一个社会背景下知识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应用”。专业理论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理论可以归纳和梳理知识,成为设计实践的基础;二是理论可以反思设计实践,挑战理所当然的设计思维方式,并提出替代方案,这是理论更为决定性的作用。环境设计理论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和方法论,设计实践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因此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理论指导下对设计实践的反思。

环境设计专业注重实践,这就需要理论建构与设计实践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环境设计的实践离不开前沿设计理论的指引,前沿理论是设计实践突破自我藩篱、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如果不重视设计的理论,片面追求“表现技法”,环境设计将缺乏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十年,设计教育与产业在中国繁荣发展,环境设计成为社会公众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设计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繁荣的背后也有着过度商业化、世俗化的隐忧,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缺少对生态环境整体性考量的设计个案比比皆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应该重新审视设计的深层意义,厘清当代环境设计的使命责任和设计目标。设计是人类一种前瞻性、创造性的劳动,设计是演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去创造的过程。环境设计的关注对象并不局限于设计材料、色彩拼搭、空间关系等,更应考量影响设计本身的背景因素,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设计空间的人物所属关系等。比如,香港大学为汶川地震后的金田村设计的重建方案充分考虑了村庄的未来发展、环保问题、生态可持续、科学使用便利等诸多因素,可种花草蔬菜的屋顶、村内自主贸易小市场、可转化沼气的垃圾粪便处理装置等,将人和自然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这样的设计必然是在扎实的设计前沿理论指导下,因地制宜完成的创造性设计作品,缺乏理论的支撑,是无法触及设计的本质灵魂,也无法实现设计的社会价值和人本价值。环境设计理论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汲取多学科的理论营养,从设计理念、设计原理、设计实践等多层次建构生态视角下的学科理论,用与时俱进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和反思动态中的设计实践。

(二)环境设计理论研究的边界拓展

环境设计是一个体系开放的专业,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来创造性地解决繁杂的设计实践问题。基于此,环境设计的专业理论建设应汲取社会学、生态学当代环境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内化为本学科的理论体系。

(1)环境设计中的社会价值研究

在学科体系建构中,环境设计在哲学与社会价值观层面的理论建设尤为重要。“一般而言,设计师不是哲学家,但这不妨碍设计师从哲学的高度考虑自己的设计目的与设计过程。哲学是对人生的态度(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是再现生存意义的方法体系,是一种具有洞察力的思维方式。”环境设计者不仅需要有基础的美术设计能力,更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底蕴深厚的价值观念。我国正处于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期,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多元文化、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社会结构、公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改变。在这样的设计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价值观念,拓展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边界,显得尤为重要。缺乏正确设计价值引领的环境设计,危害广泛,比如在乡村建设中,推山、挖石、削坡、填塘、砍树,大面积建设硬化场地,修大广场、大亭子、大牌楼等“形象工程”,忽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目前,城市更新中的“拆旧建新”更替式再开发,使空间环境成为生发利益的中介。以房地产为驱动力的空间谋利行为,使公共空间缩减,城市绿地的减少,形成不同阶层的空间差异,人为造成社会公共资源使用的不公平。同时,城市更新的大改大建,使社区与城市居民公共生活的发生地、公众记忆的储存器,独有的风土和文脉,逐渐在消减。对待环境拆改的问题,需要一种认真而慎思的态度,需要节制性的发展与有限性的保持。节制性意味着渐进式的时空伸延,改变一味“造新”,尽可能促进“复兴”。环境设计需要探寻一种持有依据的异质共生,探寻环境中各种价值的存在,一种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中的社会价值在研究应在这些矛盾和相互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对公众需求的满足、公众参与以及对社会平等、自由的诉求成为设计价值新的取向和设计理论研究新的方向。

(2)深层生态学理论的借鉴

环境设计是以“环境”为本的设计专业,理应从生态整体观思考设计的本质和设计目标。生态学理论是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标尺,为公众提供科学的环境伦理立场。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与社会危机,以及新技术的猛烈冲击,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摒弃,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深层生态学由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Arne Naess)提出,是环境哲学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观念,它以生态世界观为基础,探索人类与整个外部世界关系的伦理蕴涵。奈斯倡导人类必须摒弃人与自然分离的机械论世界观,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人与其他生物都共存于一个大环境的整体世界,他认为倡导新的绿色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要通过教育使大众认识到当代消费经济的不可持续性,社会粗放型发展模式、人类消费价值观都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在对待人类发展与建设问题上,深生态學认为要着重于环境的保护而非开发,以最小影响环境与生态的原则进行营建。在设计全寿命周期内,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技术上注重实现生态保护和设计功能完备的双重目的。比如在美丽乡村、郊野公园、河道景观的环境设计中,设计应严守生态红线,在可设计范围内,确保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伤害降至最低。在设计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深层生态学同时认为生态智慧是研究生态和谐的一种哲学,它的最高原则是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展现,使其成为真正的人,即发掘人内心的善,来实现人与自然的认同。比如城市住区环境设计(社区花园)倡导社区民众以共建共享方式进行园艺活动,在住区公共绿地营造一种开放界面并适度“留白”的设计,让人们自由参与设计过程,种花种菜,与自然生命共同成长,聆听自然之声,懂得感恩自然。

提倡深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解读,既是对现实资源的节约、对环境污染的遏制、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人类自身欲望的约束。环境设计理论建设扩展到深层生态学理论领域,有利于建立一种能够引导当代设计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这是反思生态环境问题、反思设计实践中,专业理论建设不可回避的内容。

结语

环境设计不仅是形式、线条、色彩或构图的视觉美感,也在于隐藏在自然、社会表面下的生态关联带来的健康美。它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更新,而是从自然、社会、经济、物质和环境多维度的整体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其专业自身理论建设及学术支撑,更需要多学科相邻专业的交融与借鉴,同时融入对当下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不断探寻学科理论建设的新路径,以期指导推动环境设计实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锐.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脉络和特征——兼论21世纪初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学[J]中国园林,2013(6):6-9

[2]宋立民.对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建设的思考[J]设计,2017 (6):96-97

[3]宋立民.回顾与前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发展脉络与学科建设[J]装饰,2019 (9):22-25

[4]王向荣.五本书和一片园圃[J]中国园林,2011 (6):24-25

[5]许平走.向21世纪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J]装饰,2008(创刊50年增刊):111-112

[6]潘昌侯.艺术与环境[J]美术,1985 (8):3-5

[7]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前言

猜你喜欢
设计实践社会价值环境设计
突破作业重围,激扬生命活力
义乌旅游商品研发双轨制策略及其设计实践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适老性住宅设计初探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