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减座椅设计

2020-10-27 09:33沈瞳彭静怡
设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行为

沈瞳 彭静怡

摘要:设计一款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在大量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发掘出以“坐”的行为和“坐”的姿态两个方向展开设计,并围绕“坐这一行为编织一系列的关系进行设计。造型上以简洁曲线体珊简约风格、上下对应结构虚实掩映;功能上可实现坐、卧、倚等动作,具有良好视觉审美效果。以“素减”为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

关键词:休闲椅 中国传统家具 简约风格 坐 行为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8-0111-03

引言

基于当下流行的极简主义及日常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作为思考出发点,思考“坐”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坐”。椅子作为日常坐具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是离我们最近且最平民化的,同时也是有性格、有内涵和富于幻想的[1],是最能给人以直接感受和体验的存在。将椅子这一贴近人们生活的用具作为切入点,通过椅子来向人们传达生活的哲学——素,减,不是扔,而是更奢侈的爱。

一、国内外座椅设计现状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座椅设计方面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懈地探索。虽然最早对椅子的使用更多用来象征权力地位等,随着社会、观念及设计的发展,现如今椅子已然渗入大众,无论是在工作时,还是饮食、交流、休息、阅读、娱乐等日常活动中,椅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座椅的研究设计受到广泛重视。

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的优秀座椅设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从形式——功能、现代——传统这两个维度将产品进行划分归类。总结其特征,国外表现为注重功能,具有现代美感,并有向传统象限靠拢的趋势;而国内作为后起之秀,设计兴起的时间相对国外较短。人们对生活质感的追求体现在座椅设计上,表现为既要保有传统中国文化风格,又要追随时代寻求形式与功能上的突破。

综合对比国内与国外的座椅设计市场,国外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向中国市场靠近;而国内也在不断融合现代思想,努力寻求突破,可见国内市场之大,前景之广。所以,设计师将产品定位在国内,重在关注自身上。

二、座椅设计定位

设计定位就是给设计对象及组成部分的功能下定义,以限定每一功能的内容,明确其本质[2]。其目的是为了指定设计方向,使得整个设计过程有根据、有目的地进行。

基于前期调研,首先采用KJ法进行头脑风暴,确定文化概念主题,然后通过特征点列举等创意方法,从中引出具有可行的、具有创见性从特征词形成主题设计方案方向,再加以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设计定位。

通过对座椅的市场调研,基于座椅具有表达性的特点,确定设计方向为围绕素,减展开的家用休闲座椅。这是基于中国文化思想,和当下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设计背景下,为探寻一条全新的、不同于符号化设计的方法路径,来体现中国文明之大智,向用户传达“素,减”的生活哲学与理念。

素,减,“素”为心,“减”为形,是本设计造型和理念的核心定义。寡者为素,是素雅,是本真;“减”即为不多,减去、减少、简化。造型要简洁明快,视觉上有明确语义,器型上演用传统结构关系,但不突出、不明示,而是蕴含其中,表现为收敛的和简洁的。

三、素·减设计构思

(一)基于“坐”的行為的设计延伸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替代手工作坊,如此背景下,极简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提倡“Less is more”(少则多),崇尚自然,将没计定义为生活,也就是西方的设计思潮是建立在生产工具飞速发展之上的。回观自身,春秋末年,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其思想精髓是“道”,而反对过分人为,主张“自然”[7]。同是追崇“自然”,西方极简是外在驱动,中国道家则是内在主张。由此,还原到生活本身,如图1是学校对面的小街道,很难想象人群熙攘的早市在其他时间里则是门可罗雀;如图一小区内某户人家门前的花园,被种上了大蒜。街道是用来交易买卖的吗,花园是打算种植大蒜的吗,却因为用户的需求,而形成了这样的场所。“场所不是设计师定义的,而是使用者营造的。”再回归到座椅设计上,与其说是设计“座”这一实体,不如说是设计“坐”这一行为[1]。

中国许多名家大作包括书画、诗词等,常运用留白的手法;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在日本茶道中也讲究wabi-sabi,不完整的美,那么在探索什么是完整,什么是平衡——明与暗的平衡,阴与阳的平衡,人文与自然的平衡等,这时候再回过来看到草图中的一些形态时,又产生了新的看法。如图2(a),原来完整的椅背变得不完整了,为了追求这种不完整的美,尝试性地进行画面分割,如图2(b),被分割的画面留出的空白被衍生出了更多种不同的可能:可能是一个单独的扶手,或是放茶杯的边桌,或是搭放衣物的挂钩。而这种可能,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自主定义和发现完成的,是用户从自身出发,与产品之间建立的一种可能性,是主观,主动的,而非被迫接受的。在设计中,去顺应,而非强调。

(二)基于“坐”的姿态的设计延伸

另—方面,着手探究中国从古至今“坐”这一行为的历史过程。目前能考证到的最早的椅子——“马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在此之前,“跽坐”这种上身保持直立,膝盖着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的跪式坐姿,应该是古代中国生活姿势的原态,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礼仪规范[1]。受到如图3草图的启发,考虑到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于是笔者从中国历来“坐”字字形上入手,如图4,来将这一跪坐的姿态延伸,如图5,取意“入”座。并得到如图6的多种实现“入”的形式。

(三)设计方案草图

在经过草图设计阶段确定下的两个设计大方向后,进一步展开设计并得到设计方案,以推进设计进程。

—方面,把人们“坐”这一行为作为出发点,围绕用户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动作习惯进行设计;另—方面将中国最原始“坐”的姿态当作着手点,旨在追求一种本真、自然的状态,追随中国最原始文明的精神所在。在研究古人古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文明之道时,从古建筑及物品中发现了某种平衡的存在——方形简格的运用,如图7,表现为一种断续的连续、含蓄的连接。进一步观察后发现,这一结构在表现这种连续中起到承接与支撑的作用,于是决定在座椅设计中,尊重并延续这一点,发挥其特色,如图7。

中国椅子的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是椅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代表性的椅子有圈椅、官帽椅、鼓凳等。圈椅造型简练,以线为主。圈椅,其扶手不出头,无联帮棍,鹅脖与前脚一木连做,独板式靠背,椅座藤面,椅盘下为桥梁档加矮柱[8]。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圆形椅圈;明清香几虽为明清家具一个小的分支,其中蕴含着的古代传统家具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美学确是不容小觑的。香几形制的标志形态为圆面、弯腿和底部托泥,整体由曲线构成,造型典雅灵动,体态轻盈[9]。将结构及形态提取、分解、重构,最终得到四个草方案设计,如图8。

其中草方案设计一和二,是从“坐”的行为出发,考虑了,人体坐姿的调换与变动。中国早期的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西汉后期出现的较小的榻,就是当坐具来用,演化为后来的香妃榻。在西汉还有一种称为“胡床”的家具,同样是作为坐具来使用的,它是唐代以后分离出來的椅子的前身[1]。这一方向的设计方案中,就有借鉴“榻”这一形式。 草方案设计三和四则是从“坐”的姿态着手,以古文跪姿的“坐”字为形的设计。通过不同形式的造型演变,来迎合人体坐时的姿态。

四、方案确定

一把椅子成功与否,总是取决于其所能制造的连接的质量和范围,或者设计师能够通过该座椅实现满足某种特定需求。从功能上来说,椅子通过材料的形式和使用心理,与坐在椅子上的人建立起生理和心理上的联系。与此同时,椅子也可体现其与用户建立的在智力、情感、审美、文化等层面上的意义与价值[10]。这是一个双向的结果。博朗首席设计师迪特,拉姆斯是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他总结“好”设计的十大原则为:创新,可用性,美观,易读性,谦逊不张扬,诚实,耐久,细枝末节都深思熟虑,对环境友好,尽少的设计[5]。好的设计是兼具功能与美感的,当产品很容易被用户理解,并被认为是使用友好的,那么这个设计就是好的设计。从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这一层面上,“坐”的行为是更为渗透到人们生活习惯当中的存在。同时从人机方面考虑,人的坐姿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人们通过姿势的变化来调节身体的不适,保证正确的姿势,缓解紧张和疲劳。综合比较材料、结构、人机等方面问题后,选定方案一为最终设计方案。绘制手绘效果图,如图9。

五、功能与结构

最终选定方案功能上可用于休闲休息、娱乐、交谈、阅读等多种场景。并可提供多种坐姿行为习惯的实现可能。

座面以上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包裹,右侧同左侧分隔开,呈现半开半闭的半包围结构:一半留给自己,一半留与他人,空间的分隔也是功能的划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自定义更多功能上的可能性。主要分为木质框架和软包两个部分。榫卯在弘扬家具结构工艺美的同时,也为实木家具增添了许多人文魅力。同时木工数控机床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使榫卯结构更能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11]。以圈椅为出发点,框架结构中的椅腿同扶手部分为同粗圆木,通过榫卯连接。软包部分先打出框架后,包覆海绵,再披覆沙发布。

挖烟袋锅:椅类搭脑及扶手末端弯曲向下弯扣,中间凿除方形榫眼 ,与腿端部的方形榫头接合,如图10 (a)。

圆材丁字形接合:横竖材同粗,枨子里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正中,如图10(b)。

楔钉榫:用于弧形材连接,上下两片出榫头,中间插楔钉,使连接材上下左右不错移,如图10 (c)。

六、座椅实物效果

素,减座椅造型上主体为曲线样式,流畅的弧线贯穿上下,营造视觉上的统一。座椅设计含有榻的形式,整体为长扁状态;椅腿部分整体继承古建筑中简格的形式,并围绕成弧度,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意在表达一种断续的呼应。色彩上符合现代家居环境,具有现代特色,偏向蓝色系。如图11素,减座椅设计。

总结

素,减座椅设计以蕴含中国传统家具精神的现代家居座椅为设计出发点,以中国传统家具,尤其是圈椅为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呼应及画面分割的手法,营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一)造型整体上为简洁曲线,主体采用琉璃蓝色天鹅绒软包同实木原色榉木架构,用色自然、真实,尊重材料本身的视觉美感,除却必要的护理及塑形工艺,并不过度装饰;软包部分填充聚氨酯泡沫,增强舒适度;

(二)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并从不同坐姿出发设计坐法,可实现一张椅子上坐、卧、倚等不同坐姿的变换,满足用户在“坐”的过程中生理同心理的双重需求;

(三)迎合消费者主流的现代风格简装及注重室内造型布局或注重不同色彩及材质搭配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范圣玺.坐座:椅子与艺术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

[2]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51.

[3]周博,叶芳.迟迟,邵帆,田家青.朱小杰.中国传统家具的延续与创新[J]设计,2011 (08):114-115

[4]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5

[5]李道红,陈昀.基于传统家具工艺的创新设计实践研究[J]设计,2019,32 (09):19-21

[6]刘书真,孙建平.中国传统家具继承与创新方法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 (04):227-231

[7]杨叶.浅析极简主义设计与道家思想的文化同一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 (05):86-87

[8]赵林红.明清苏式传统座椅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9]苑苑.明清香几部件形态和装饰纹样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

[10]郭晨晨,赵雁.自然风格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 2018 (12):124-126

[11]陆剑熊,张福昌,申利民.坐姿理论与座椅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2005 (06):620-625

猜你喜欢
行为
优化师生互动行为 提升数学课堂品质
山西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认知与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之我见
浅析“无意识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研究
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
“低头族”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研究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