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最早于1781年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Kant)提出。他认为“图式是衔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新的概念只有与个人的已知信息建立关系时才具有意义”。①韦汉、章柏成:《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对图式理论做了经典探索。他通过一系列实验指出,任何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读者可以借助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来填补文本中未表达出的内容。②魏薇、刘明东:《图式理论的发展及应用》,《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第1期。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Rumelhart)认为图式是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③康立新:《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我国学者程晓堂、郑敏则把图式理解为“存储在人记忆中的知识网络,并且是建立在个体经验基础之上,系统化、组织化、层次化的动态结构”④杨婕:《听力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的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总而言之,图式是经过抽象和加工并储存于大脑中的认知网络结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1.高效认知功能。图式理论认为,人接收外部信息后并不是直接将其放入大脑中储存,而是先对事物特征进行抽象分析、归纳分类,储存进不同的知识元,然后再根据逻辑关系,构建知识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和处理规则,形成完整的图式系统。既有图式在接收外部信息后,在新旧知识交互作用过程中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累积。图式信息传输通道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外部输入信息与图式知识元越相关,大脑对信息的识别、理解和存储的能力就越强,且效率越高,形成的记忆也越牢固。
2.快速检索功能。图式信息经过了抽象加工,结构化和精简性程度较高,便于快速形成相应的检索项。当进入某一场景后,图式系统会自动将外部信息与图式网络中各知识单元和传输通道进行比对,快速检索到具有较高匹配度的既有图式,再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加以筛选和过滤,从而有效提高认知的效率。一般而言,图式的检索效率受三个因素影响,即既有图式的复杂度、图式信息的相似度和信息特征的抽象度。对知识特征的抽象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检索到具有共性成分的既有图式。
3.推理预测功能。鲁姆哈特(Rumelhart)认为,良好的图式具有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快速检索、定位并激活相关图式后,借助图式中知识元的内在联系,人们可以预测出隐含、未知或相关信息,实现对事物的逻辑推理和对发展结果的预测,并完成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梳理。但是,由于每个人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对同一外部刺激完全可能会触发不同的图式结构,并导致不同的处理和理解;所以,一旦选择了错误图式,便会形成知识的负迁移,从而阻碍认知。外部信息与图式系统各子回路之间的相关度越高,推理预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4.自我完善功能。皮亚杰(Piaget)提出在认知的发展或建构过程中有四个核心概念,分别是:图式(schema)——将知识形象化,使之成为一个概念模型;同化(assimilating)——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类比,并做出关联;顺应(accommodating)——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进行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平衡(equilibrium)。①杨金桥:《非理性决策研究及展望:从图式理论到前景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图式的生成与进化就是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丰富既有图式,不断对低级图式加以扩充和发展,将其整合为层级更高的新图式,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并更好地实现认知辅助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图式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中国学者也对于图式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以“图式”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搜索到的学术文献有一万六千余篇,且绝大多数与外语教研有关,涵盖了二十多个相关主题,涉及到听力、阅读理解、词汇、写作、口笔译等领域。②俞腾飞:《图式理论与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海外英语》2013年第8期。68178804但遗憾的是,将图式理论与警务英语教研工作相结合的探讨却屈指可数。事实上,相对于普通用途英语(EGP)而言,图式理论在警务英语领域应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大的实践价值。
警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同警务专业领域紧密相关。本文以下主要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等角度,具体探讨图式理论在警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图式一般包含了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警务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尤其是词汇的学习,听、说、读、写、译等任何一项语言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它。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获得的语音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可以向警务英语正向迁移,但是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警务英语中有大量词汇、短语超出了公共英语的领域,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学习。
1.专业词汇。根据许多省份的高考英语考纲要求,考生需掌握大约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但警务英语中的很多专业词汇已超出了这个范围,例如传唤证(summons)、不在场证明(alibi)等等,它们对学生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需要在语音、拼写、含义及用法等方面从零学起。
2.熟词新义。有些公共英语中的常见词汇在警务领域的运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但学生会因对英语词汇知识掌握不完整,而导致相关词义外延范围缩小并且暂时或永久地固定、僵化的词义“石化现象”(petrifaction)①钟珊辉:《词义石化对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如note作为高中阶段的高频词汇,主要是指“笔记、便条、注释、纸币”等,而在警务英语里通常用作“照会”使用;再比如beat,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含义主要是“打、打败、敲击”等,但是在警务英语里则指“(巡警的)巡逻区域”。学生在遇到这类词时会下意识地从原先熟悉的词义上进行联想,从而容易导致理解障碍甚至误解。
3.预制语块。警务英语里有很多以整体形式存储在记忆中的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如肇事逃逸(hit and run),认罪(plead guilty to)等。这些专业词汇直译难度很大,但是作为预制语块来学习并直接整体提取运用,则简单形象、易于记忆。预制语块还能有效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如外国人出入境证一般表述为“Aliens’Exit-Entry Permit”,而不是“foreigner’sExit-Entry certificate”;严禁酒后驾驶用“DUI prohibited”比“Do not drive after drinking”更地道、准确。
可见,通过语言图式有针对性地输入、巩固和拓展,警务英语课程可以有效加强学生警务英语词汇及语块的积累、学习和应用,帮助他们突破学习的瓶颈,顺利实现通用英语(EGP)与行业英语(ESP)的有效衔接和过渡。
从获取信息到最终有效理解,除了要利用已有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进行解码外,还涉及到一个通过调动大脑中预存的非语言知识来组织、预测、分析并建构意义的主动过程,这就需要借助内容图式。就警务英语而言,涉及到的内容图式主要有两种。
1.专业知识图式。专业知识是涉及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如金融、医学、法律知识等。警务英语的教学内容牵涉到若干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许多特定的专业知识,如刑事侦查部分的侦查程序与措施、讯问学及刑事诉讼法学等;刑事技术部分的痕迹检验学、刑事图像技术、文件检验等;涉外警务部分的出入境管理、涉外案件办理等。专业知识图式的储备、运用和调动有助于信息的提取、理解和记忆,熟知专业知识并激活相关图式,便可以产生自上而下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预测以及判断,从而更易于实现完整、准确的掌握。相反,如果缺乏专业图式,完全依靠语言图式的单一渠道而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信息支撑,那么由此获得的理解往往是局部的,反而会增加学习的难度。
2.文化图式。文化图式是内容图式的一种类型,对于警务英语的学习尤其重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警务人员要接触来自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的人,文化图式的差异会带来巨大挑战,产生诸多困惑甚至误解。在跨文化警务活动中,警务人员越了解对方的文化,就越容易快速、准确地进行交流沟通。例如,我们经常在电影里听到这句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但中国刑法明确规定被告人有主动交代犯罪事实,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的义务,所以米兰达警告在中国不适用。可见,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增加文化的导入,拓宽学生的眼界是极为必要的。
大量实验表明,只要被测试者具备与测试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即使试题偏难,理解效果也能得到保证。②亓鲁霞、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相反,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内容图式,即使在语言图式层面没有困难也可能会产生理解失败。通过警务英语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见警务专业背景图式和文化图式,从而有助于启动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过程,以弥补低层次解码能力的不足。
警务英语文书写作是应用文写作的一种,通常涉及证明、通告、拘留证、传唤证、讯问笔录、照会、公证书、通缉令等等。写作作为输出类语言技能,本来就是很多学生的弱项。由于缺乏对各类法律文书的格式、规则和特点等不同图式的了解,要让他们写出规范、地道的英语公文更是难上加难。
形式图式通常指文章的体裁、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在应用文写作中,它主要体现为文体格式和段落结构,即不同文体的写作模板或标准样式。当学生建立并激活了某种特定文书的形式图式后,便知道如何搭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内容、运用语言。下文以通告写作为例,阐明如何建立形式图式。
1.结构图式。结构图式对写作过程具有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对结构图式进行变量赋值有助于学生快速精准地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极大地减轻警务英语应用文写作难度。
通告的基本结构图式①吴新元:《三段式公文正文写作格式导论》,《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5期。
2.文体要素图式。正文的撰写,尤其是分旨部分,会涉及不同的条款和规定,没有模板可循,往往是通告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借助文体要素图式可以聚焦关键信息,筛选相关要素,排除无关内容。例如,记叙文的四要素为“时、地、人、事”;游记的三要素为“游踪、景观、情感”。在警务英语里,通告一般包括范围对象、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等必备部分。学生如果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文体要素图式,在实际写作时对照这些要素来整合、补充内容,则可以有效降低写作难度。
3.文体特点图式。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是不同的,文体特点图式能有效引导、规范语言组织过程。首先,正如新闻文体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为了突出主要内容,警务文书写作也要开宗明义,不啰嗦、不拖沓,主题明确,事由突出,以体现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决定其用语要庄重严谨、准确精练,避免口语化,避免抒发主观情感。
掌握形式图式后,学生便知道如何构建写作思维框架,以文体要素为切入口提取与之关联的内容,并根据文体特点遣词造句,从而写出结构完整、事由明确、语言规范的高水平警务英语应用文。
图式的掌握水平和激活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警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状况,虽然对不同个体而言,其表现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以下,笔者就运用图式理论推进警务英语教学提一些初步看法。
语义场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的代表人物德国学者特雷尔(J.Trier)指出,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在语义上或形式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②靳书杰:《语义场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讲,同处于一个语义场中的词语由于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因此更容易被激活。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语义场理论的运用能有效提升词汇教学效果。同样,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该理论也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记忆稳定性。
上下义语义场是最常见的一类,由表示共同概念的上义词(superordinate)和一组受上义词支配的表示具体概念的下义词(hyponym)组成。警务英语中有很多在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组成的语义场,例如警衔(police rank)作为上义词,表示类概念,其下义词包括了警监(commissioner)、警督(supervisor)、警司(superintendent)、警员(constable)等。有些下义词又可作为上义词与其他一些下义词构成子语义场,形成网状层次。下图是围绕“常见违法行为”所形成的一个上下义语义场示例。
同属一级的下义词有时在内涵或用法上也会有细微差别,可以进一步加以讲解辨析。例如,同样是杀人罪,一般意义上的杀人用homicide;蓄意谋杀的用murder;过失杀人的用manslaughter。再如,入室盗窃一般用burglary;扒窃用pickpocket;商店等场所内顺手牵羊的情况则用shoplifting。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快速掌握更多专业词汇,还能了解这些词语在内涵、运用上的差别,从而学会针对不同情形准确使用最合适的词,实现语义精确表达。因此,建议教师从上下义关系角度出发对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类。在教学中,先将上义词提供给学生,指导他们利用词与词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词汇联想,并运用思维导图或树形图等方式写出下义词,再进一步解释词汇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这样,原本孤立、复杂的词汇就产生了逻辑联系,形成网状层次,触及一点便可激活一片,不但能有效帮助学生扩大词汇储备,而且能帮助其形成快速、长久的记忆,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图式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色彩,要想学好警务英语,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内容图式和文化图式极其重要。现有的警务英语教材大多包含紧急系统、公安管理、社区警务、交通控制管理、出入境管理、犯罪侦查、安全检查和服务、边境检查和火灾安全管理、经济犯罪和计算机犯罪、国际合作等模块,在各模块内部往往会以复杂的网状形式呈现出不同专业的不同图式。
曼德勒(Mandler)认为图式就是认知结构,由空位(slots)和默认值(default values)两部分组成。空位是图式有联系、有层次的知识体,默认值是在正常情况下填充空位的事物、动作或事件。①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警务英语内容图式同样可以被视为由很多变量组成的相对典型的通用框架。比如,交通违章处理的图式就包括人物空位,如交警、当事人、目击证人;物体空位,如车辆、罚单;动作空位,如现场勘查、责任认定、作出处罚决定。在通用框架下,具体案件将产生不同默认值来填充空位。例如,不同案件会由不同交警进行不同的现场勘查,告知不同的处罚事由、依据和有关权利,听取不同的陈述或申辩,并由此产生警告、罚款、暂扣或吊销驾驶证、拘留等不同的处罚决定。每一图式都可内嵌在其他图式中或包含更小的图式。随着信息的不断输入,图式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有的案件会有报案过程,有的案件还会涉及伤者治疗、车辆定损维修等不同图式。在认识图式中,各层级空位的具体实现及互相作用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的过程。除了交通管理模块,其他如社区警务、出入境管理、犯罪侦查等也都可以通过建立嵌入式警务场景模式,使学生了解常见案件的处置原则、程序及处置办法。
由此,在警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预先铺垫浅层专业知识面,借助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建立科普性、跨专业的知识图式,构建专业化的警务英语场景模块,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体验式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警务场景图式的构建,鼓励他们围绕特定警务工作主题自编自演情景剧、拍摄微电影,从而使他们对特定警务场景的掌握更加具体化、系统化。这些改革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又打破了灌输式教学的束缚,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语言的输出实践。
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之间往往相互撞击、相互作用并以错综复杂的等级相互关联。警务文书写作既涉及到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又涉及到高层次的内容背景知识以及语篇知识。这一模块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将三种图式融会贯通,彼此强化,使学生在构建应用文形式图式的同时获得特定警务场景的内容图式并附带练习常用词汇,从而全面提升他们在各个层次上的英语应用能力。
笔者建议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内容图式为核心,在形式图式的基础上,实现语言图式的完全驱动。以撰写讯问笔录为例,第一步是从内容图式出发,借助头脑风暴等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与讯问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讯问人需要遵守的法律规定、被讯问人权利、相关回避制度等;第二步是从形式图式着手,按照不同文种所固有的结构模式,介绍讯问笔录撰写的格式、框架、文体特点以及首部、正文和尾部所需要的文体要素等,引导学生在这一框架内组织、筛选语言材料;第三步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图式层面的障碍,通过构词法、听音拼词及连线配对等词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记牢可能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如讯问(interrogation)、讯问人(interrogator)、被讯问人(the interrogated)、看守所(Detention House)、公安局(Public Security Bureau)、刑侦支队(Criminal Investigation Division)等等,还可以通过预制语块实现多个单词的整体输入,如“interrogate in the light of law”“You are suspected of…”“assum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for…”;第四步是在学生练习之后,选择适当范文进行对照讲评,加深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如此多层次、多角度地教学与训练,学生不仅能获得大量有效的信息输入,还能在语言输出训练中得到及时强化、巩固。
可见,对提高警务英语教学水平而言,引入图式并发挥其相互促进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相信,通过丰富既有图式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内容图式,从而发挥图式的快速检索和推理、预测功能,实现内容图式的认知辅助作用,再借助形式图式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以及语言图式自下而上的支撑作用,学生的警务英语综合能力一定可以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