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受体激动剂与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0-10-27 08:17广东省东莞常安医院523560朱文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激动剂空腹抑制剂

广东省东莞常安医院(523560)朱文婧

2型糖尿病(T2DM)[1]为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胰腺功能衰退,且晚期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研究表明[2]用于提高肠促胰素活性的药物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并发症,维护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为两种不同机制的降糖肠促胰素类新型药物,但临床尚缺乏足够的比较两种药物临床疗效的研究样本,所以,本研究对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旨在分析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9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55.2±4.1)岁,病程范围(5.5±1.1)年;观察组患者49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56.1±3.3)岁,病程范围(5.5±0.9年),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由本院2名以上副主任医师确诊;②饮食和运动调节不能改善病情;③配合度较高,听从研究人员的安排。排除标准:①有糖尿病并发症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②对研究药物过敏,或正在服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药物。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指导运动和饮食,给予二甲双胍(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0.5g/片)治疗,口服,每日用药三次,每次一片。对照组:口服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片(欧唐宁,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执行标准JX20120110,5mg/片),每日服药一次。观察组:皮下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注册标准JS20090155),每日注射一次,每次1.2mg。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8周。

1.4 临床疗效评价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正常,胰岛素指标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指标恢复50%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指标均未恢复正常。

1.5 研究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35%(33/49)低于观察组93.88%(46/49),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腹泻、鼻塞、咳嗽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变现出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s)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s)

分组 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2h血糖(mmol/L) 空腹血糖(mmol/L)观察组 治疗前 8.69±2.68 11.71±3.62 9.64±5.73治疗后 7.01±1.36 7.15±0.96 5.93±1.06对照组 治疗前 8.59±1.82 11.58±4.01 9.62±3.66治疗后 7.96±2.01 9.64±1.19 7.96±1.07

附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若不及时控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常用二甲双胍治疗。有研究表明[3],二甲双胍主要通过上调胰岛β细胞中GLP-1(胰高糖素样肽1)的表达和抑制DPP-4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来增强GLP-1的生理活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为两种机制不同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对比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

DPP-4抑制剂能够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具有抗炎、降压作用[4],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并发症,但其在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也会有使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小肠L细胞可分泌GLP-1肠促胰素,其与全身广泛分布的GLP-1受体结合,促进β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缓解胰岛β细胞衰竭,阻止胰高血糖素的产生和释放,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患者体内脂肪,控制体重。

本研究以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对比指标。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糖指标均优于接受DPP-4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这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优于DPP-4抑制剂。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DPP-4抑制剂为口服药物,患者依从性优于GLP-1注射剂,所以临床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两种药物。

综上所述,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于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更为显著,降糖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而DPP-4抑制剂可适用于依从性较差或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选择两种药物。

猜你喜欢
激动剂空腹抑制剂
Oct4B1基因沉默通过调控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采血为何要空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空腹喝水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