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昀
摘要:在经典国学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背景下,高校开设经典国学双语教学意义重大,培养国学双语人才任重道远。本文以《三字经》《笠翁对韵》双语教学为例,探讨经典国学双语教学实践中教材选择、教师培养、教材汉英译介、课程设计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经典国学;双语教学;若干问题;对策研究
自五四文学革命之后,中国文学流淌着一条以鲁迅为代表白话文运动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以章太炎等人为代表的古典文化研究和传承的潜流。这两条文脉默默流淌,时而湍急,时而缓慢,使中国文化饱藏深情和强盛的生命力。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引领者,要有传承传播经典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当下大学教育对经典文化的传承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针对这样的现状,我院开展了一次“经典国学双语教学”的探究,旨在让经典国学走向外文系(英文系),并在未来进一步走向我院所有院系。
经典国学走向外语系(英语),是有其独特意义的。在新时代、新形式下,国学双语研究会以及相关学者以“国学外传、文明互鉴”为核心目标。其要义之一就是要“大力培养国学双语人才,尤其是着重培养优秀青年”。所以,我院发挥高校这一平台资源优势,合理设计国学双语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经典国学双语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更能自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融入他们日常生活。经典国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十分深远,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会面临许多问题,因此,笔者将就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究。
一、教材选择难度及办法探究
国学经典具有经、史、子、集四部,经部分为《周易》《诗经》《春秋左传》《论语》《孟子》等儒学经典。史部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各类体裁的历史著作。子部分为诸子百家及各类释道经典,包括《老子》《庄子》《墨子》等。集部包括诸子百家及艺术,主要书目有《楚辞》《全唐诗》《全宋词》等。经典国学可谓浩如烟海,在外文系开设经典国学双语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层次,还要深究哪些经典国学更具有教育的意义,生动性如何?这是一个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选择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其一、明确教学目标。我院开设国学经典双语教学,旨在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生生“尚志”“力行”“孝亲”“尊师”等优秀品质。架构中文和英文的桥梁,培养双语复合型新人才。鉴于此,我校选择的书目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一定的文学色彩。譬如《三字经》《论语》《幼学琼林》等,就具有深刻的精神熏陶作用,可以启发学生的人生思考,受益终身。其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大专院校外文系的学生无论英文还是中文素养,都是参差不齐的,与本科院校相比,他们整体基础较为薄弱。所以选择文本时,要注意难度不宜过高,教材易于中英文背诵,教材编纂选择不可太厚,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对于《论语》《楚辞》《诗经》《庄子》《孟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等数量众多的经典篇目,我院预备自主编撰“国学经典”900句,从这些优秀篇目中选择五百句易于背诵,并具有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经典名句。
二、双语教师选择的难度及方法探究
大多院校都存在一个共有的问题:双语教师资源不足。双语教师是指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经典国学的双语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有一流的外语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有较为深厚的国学功底,对传统文化热爱,对经典国学文本具有独特而深刻的解读能力,对经典篇目需要熟读成诵。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我院试图提出以下的解决途径:
首先,建立一支具有双语教学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一,对于英语专业教师,学校可通过培训和讲座的方式,提高他们对于国学经典的兴趣,提升对国学思想的整体认识,形成中国国学文化史的脉络。对国学思想的整体认知有利于他们自主研读经典,提升自身境界,是走进文化经典的一把重要钥匙。第二,建设国学经典双语教学微课堂,加强双语教师岗前培训。双语教学的难点在于以英文作为国学经典教学的主要媒介,所以,我们应“把双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科教学语言的英文表达作为双语教师培训的重点”。邀请专家进行《三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国学经典”900句微课示范是提升双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最直接的方式。教师观摩微课、并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总结,以书面的形式交予专家批阅。于此,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能得到高效率的解决。除了观摩微课,教师还需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双语课堂教学模拟。专家在听双语教师课程之后,应当做好课后反馈工作,及时指出教师存在的不足,这样,方能完成教师的岗前培训。
其次,建设《中西方文学经典比较研究》《国学经典双语教学研究》课题。建设前一个课题的目的在于实现东西方文化经典的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东西方文本经典的比较对话,优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起步阶段,教師可每日书写阅读笔记,熟悉文本,奠定基础。做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借鉴现有的科研成果,在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建设后一个课题,是对国学经典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院是以《三字经》等经典文本的教学为研究对象。它不仅能提升本校国学经典双语教学教师的研究水平,更能为其它高等院校提供经验和方法,意义深远。
三、教材译介的难度及方法探究
教材译介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但国学的翻译并非一件易事,它既要遵从翻译美学原则,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文言基础和英语基础都较为薄弱。以我院选定的几本国学经典为例,译介时必须采取两步走:先把《三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经典500句翻译成白话文的形式,再根据英语的语法特征翻译成英文。第一步工作的难度大,特别是《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语言的节奏美、句式的对称美很难通过白话文显现。作品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很难用白话文翻译。第二步工作也困难重重,英语的译介如何还原原有作品的音韵美?如何接近原有名著的意义内涵?这些问题急需突破和解决。
首先,如何把国学经典翻译为白话文?我们可做如下尝试:(1)外文系教师与大学语文教师进行对话合作。大学语文教师大都有较为夯实的文言基础和文史知识。所以国学经典翻译白话文的工作由他们担任。(2)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式,尽量保持国学原有的意蕴美和音韵美。譬如《笠翁对韵》,“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戍旅。三东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两句,都表现出孤寂悲凉的情感气氛,而且严格对韵,译介时可以实现直译,所以将其解释为:“十月的边陲,寒霜惊动了戍边的军队;寒冬的江上,大雪冷透了打渔的老人。”“冷透”二字使悲伤的情调流露出来。而像“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两句,直译后,意蕴全无,所以采用调整语序,贴合情韵的方法,意译为:“茅草店前,鸡声嘹亮,新月的光辉洒向林间;板桥路上,马蹄滴答,弥漫的寒霜封锁旅道。”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意境美”和“音乐美”的难题。(3)每本教材分三部分:原文、注音、解释和思考题。特别是解释部分,它能很好弥补历史文化典故无法充分译介的局限,让学生对历史文化典故有更丰富深刻的认知。除此之外,在翻译工作初步完成后,专家队伍需严格审稿,保证每本教材的质量。对于译介工作的不足,专家队伍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及时解决问题,这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
其次,如何进行英汉互译呢?对于《三字经》的英汉互译,目前学术界已经有成熟的范本。如法国汉学家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的儒莲中英对照本《三字经》、翟理思和赵彦春《三字经》译本。赵彦春译本“遵从《三字经》三词对三字以及压韵的风格,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翟里斯弱化了文体对等”,追求意近。这些优秀范本,我们可以兼收并蓄,并用于《三字经》的翻译。对于《笠翁对韵》等作品,目前依然缺少可借鉴的资源。所以应以前一阶段白话文言翻译的白话文为参照蓝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最大程度接近原著。
四、教学设计的难度及方法探究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许多双语课程,但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费时费力,而学生对此兴趣却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逃学等现象”,国学经典的双语教学,同样也面临着学生听不懂、不想听、课程枯燥等情况。若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还需“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让学生好于学、乐于学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备教材。备教材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教师要对教材了熟于心,并能流利地用英文表达。对于国学经典,教师首先要清楚其中的历史文化典故,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多准备一些文本中拥有的生动的历史文化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除了讲故事,教师还要设计知识迁移。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中小学所学为引导,逐层深入,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脉络。譬如《笠翁对韵》中“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这一句就和中学所学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拥有直接迁移关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最后,设计合理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问题意识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研究者,都极为重要,设计合理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形成师生互动,有益于课程的推进。有效的朗读竞赛、写作竞赛、演讲竞赛能使课程形式多元化,使课堂更生动、有效。
第二,备学生。“构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共识,因此,“备学生”逐步从教师的备课环节中凸显出来”。教师可通过调查法、作业研究法等方式进行。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中英文基础,学生的日常喜好和生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人生追求等,从而上课的時候能够和学生进行共鸣对话。在讲国学经典(譬如《三字经》)的时候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更深刻领悟这些国学经典的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研究进一步明晰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从而为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润养学生的精神情怀”的更高目标做准备。
国学经典双语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复兴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是一次有必要的文化寻根。它有利于学生对英语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对国学经典双语教学要充分认识、积极求索、坚定信念、有的放矢、持之以恒。作为高校,应自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问题中,科研和教学才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