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策探究

2020-10-26 12:20陈伽淇
文存阅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德育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输送符合社会要求人才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高职院校很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购买教学设备、课程改革、师资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教学质量“智力”建设的投入,也取了显著成效,但是这样容易忘了“魂”,就是“德育”建设,所以,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的“德育”教育很有必要。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德育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说明了高职教育不但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更加要关注高职学生的素质的培养。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更加注重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战略高度。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是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型人才输出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现状分析

高职的教学质量影响着社会应用型人才质量的输出,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需求,影响着国家发展的进度,所以教学质量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关注的焦点。我国学者关于高职教学质量的相关学术研究是比较多的,有大量的期刊论文,还有不少的硕博士论文和相关的专著问世,其中主要从教学基地、教学模式、人才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师资培养上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对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立足于课程思政视域下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同时,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问题。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般从基础建设、课程实践建设、教学模式优化、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评价等“重”智力“软”德力的方面进行提升,这样的教学质量改革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学生毕业后,由于“德”的缺失,没有正确思想政治与价值道德观念的指引,毕业生容易走“歪”,这与国家人才培养理念相悖,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教学质量也是不高的,所以高职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智”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教学质量的“德”的培养。

课程思政是国家在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基础上重点推进的“课程育人”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德育”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是从另外一个“德育育人”的高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将思政融入课程,不单单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智”,更要注重教学质量中的“德”,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

影响高职提升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很多,其中,“三主体层面与一机制”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三主体层面一机制”包括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与评价机制。学校层面中,包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制度、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教师团队建设等,可以从宏观层面建设成文明、和谐的“思想教育”阵地,从大思政层面促进师生思想层面的渗透;在教师层面,高职教师在表达能力、知识层面、道德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学习能力、个人经历等方面中无论哪方面的欠缺都可能对“立德树人”造成影响;在学生层面,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态度、理想信念、政治背景、家庭背景、经济等都有可能影响个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与知识的学习。以上的主体层面思想建设都必须以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贯穿落实。

(一)树立“大思政”意识,从源头上把控教学质量

學校应注重把德育培养融入到高职总人才培养目标中,逐步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特色中,可以从点到面地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选择部分成熟的课程逐步地、有计划地培育与塑造价值观,将思政教育逐步贯穿于学习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争取实现所有课程都有“思政”味道,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德”的源头上把控教学质量。

(1)全面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但要建立技能型与理论型的“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更要深化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的方式:学校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院系多开展党建活动、座谈会,推“道德榜样”典型,以促进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的提高;教研室可以通过“以老带新”,多举行谈话会的方式提高众教师的思想觉悟。

(2)大力拓展高职专业课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首先,全校各院系形成合力,以点带面,从示范课程开始推进,由课程组教师牵头,联合思政教师,编写含有思政元素的典型教学资源包来扩展“德育育人”的教学资源;其次,通过各科教师互联网搜索含有思政元素的精品课程资源,同个课程组内资源共享,丰富示范课程的“育人”教学资源包。

(二)加强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政”意识渗透教学

教学质量的实践者是各类专任教师,而课程思政的实施者也是各类通识教育类以及专业类的专任教师,相较于理工类的教师,文科类教师更容易准确地把握国家思想理论的方向与思想政治的内涵精神,所以“课程思政”的推广可以先从文科类课程开始。推行“课程思政”,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时刻提醒教师提高职业素养、更新专业知识,时刻提醒教师谨记“育人者”“引路人”的身份。

(1)教师可以通过科研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以及思想高度。要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单靠平时零散的知识积累以及参加讲座与政策的解读是不够,还可以鼓励教师多参加党政类课题申报,系统地提高政治理论知识。

(2)教师思想品德端正,有正确三观,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会时刻指引着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确保教学质量。

(3)提高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会更好地促进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减少职业倦怠,会对每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4)教学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课堂上有限的师生互动,并不能有效地促进“育人”作用,所以“解惑育人”不限于课上交流。

(三)树立学生理想信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教学中“学”的主体,是接受知识主体,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主体,部分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成了知识接受的“绝缘体”,再高端的教学设备、再出色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与学习环境也徒劳,所以必须让学生成为知识接受的“吸铁石”,让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其实是学生意识形态的问题,“大学就是度假村”“上大学就轻松了”“大学不逃课不为大学生”这些的不良的观念仍然左右着部分学生。学习是长期行为,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规划人生职業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须发挥辅导员与班主任在思想上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定期定时召开思想教育以及学风班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在思想教育班会上可以插入国家社会近期发生的新闻政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思、有所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风班风的主题班会上,班干部与专任教师结合学习情况,每周选出学习之星,以模范力量带动学生学习的氛围,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有效持续学习,必须发挥科任教师课堂上“课程思政”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学习如何坚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目标以及人生规划的问题,从高层次看就是对学生“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的培养,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四)建立评价机制,全面对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考核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比赛能力等方面,而缺少于对教师的育人水平、思想政治涵养方面的评价,所以,在设置教师评价的内容中,应该增强政治涵养方面的评价,而评价主体可以扩大到党支部等;对学生的评价中,主要是对学生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层面的考核,思想道德层面的考核应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评价主体不应只限于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同班同学,应该扩大于社团、校园或者更宽的社会范围。

四、小结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传输带,它的教学质量影响着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所以,如何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是国家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除了关注提升教学质量的应用性与理论性知识的传播,更应该把“德育育人”融入到教学质量中,德育教育是教学质量的“魂”,只有紧紧地握住教学质量的“魂”,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质量“智力”的这艘大船。所以,在课程思政改革这个大环境下,利用课程思政改革的一些思路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是有一定研究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李维扬.教师视域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3]崔金刚.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

作者简介:

陈伽淇(1986-)女,汉族,广东茂名人,研究生,助教,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商业模式、工商管理。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校级“创新强效工程”项目(NY-2019CQJGYB-2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德育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