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教师提升幼儿同伴互动质量的策略探讨

2020-10-26 02:28孙娇娇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自主游戏

孙娇娇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自主游戏中教师提升幼儿同伴互动质量的策略,包括全体幼儿参与策略、能力引导策略和统一规范策略。

关键词:同伴互动;教师策略;自主游戏

同伴互动是幼儿参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幼儿的交往经验匮乏,在互动中习惯从自我偏好和兴趣出发,遇到互动瓶颈时通常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处理,互动后也不会主动对互动行为过程反思,导致幼儿同伴交往互动的质量通常较低,甚至可能因多次互动受阻而产生自闭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虽然幼儿自主游戏形式多样,但在不同形式的自主游戏中,幼儿同伴互动的表现与能力基本相同。根据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我从教师在幼儿同伴交往中的角色出发,针对在自主游戏中提升幼儿同伴互动质量的策略问题展开研究。

一、全体幼儿参与策略

为避免两极化问题出现,我们应当以调动幼儿全面参与同伴互动为最直接的手段,而幼儿全面参与的实现依托于三个方面。首先,幼儿教师在展开自主游戏前,要保证游戏的空间满足幼儿简单身体运动的需要,使幼儿可以以较舒适的姿态参与游戏;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应尽可能选择符合幼儿认知、易引发幼儿兴趣且可能激发幼儿以“团队”“角色”形式展开游戏的材料,如大型的拼装玩具、不同角色的玩偶等。其次,在自主游戏前,幼儿教师以多媒体动画、讲故事等形式;以生动、活泼、幽默的语气,将准备的玩具、材料等进行组合串联,使幼儿在潜意识上认为原本相互独立的游戏材料之间存在关系,为激发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产生同伴互动创造条件。再次,尝试将自主游戏中习惯独处的幼儿进行组合配对,通过人为干预,使幼儿在小范围参与同伴互动,体会同伴互动的乐趣,逐渐学会与同伴互动的方法和技能,并基于此,逐渐引导幼儿走进更大范围的互动群体中。

需要注意的是,全员参与互动是一项细致且复杂的工作,例如幼儿教师与幼儿沟通中鼓励语言的运用、习惯性独处幼儿组合配对后对共同话题的自然引入、幼儿间冲突的有效调整等。

二、能力引导策略

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在对幼儿进行同伴互动的相关引导时,同一引导方式或策略,可能导致部分幼儿心领神会,可能也有部分幼儿在哈哈大笑后略无其事,所以在进行引导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以及幼儿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策略,在肯定幼儿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干预的情景差异。在日常自主游戏活动观察中,发现以下2个案例中采取的针对性教师引导策略效果较为显著。

案例1:小班某幼儿最初在自主游戏中经常会毫无预兆的对其他游戏同伴进行材料破壞,然后在行为成功后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有时高喊“太难看了”、“你们太笨了”。在同伴对其进行反击或阻止的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对同伴进行身体攻击,对此引起了我的关注。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引导中发现,其父母关系较紧张,父亲酗酒问题严重,母亲对孩子虽然十分宠爱,但在父亲酗酒后仍无法阻止父亲对孩子的语言责骂。在此情况下,我一方面多次尝试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尽可能从专业角度告知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严重影响,并与其父母确定孩子在家时家庭环境的改变计划;一方面在家庭任务中以角色设定的形式帮助该孩子正确地理解亲子关系。半个月后,该幼儿主动破坏同伴玩具的行为相对减少了,甚至表现出与同伴正常互动的意愿。

案例2:中班某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经常以直接跑开的方式拒绝同伴的互动邀请,绝大部分游戏时间都以独处的形式进行。在对其进行教师干预前,我通过走访发现,她的父母均属于高学历知识分子,但日常工作较忙、父亲常年在外支援,孩子基本处于跨代的亲子关系中,爷孙关系与同伴关系的差异,导致该幼儿对同伴互动产生了恐惧和不理解。为提升该幼儿同伴互动的质量,我尝试在每次自主游戏前,对她进行语言的褒奖,将其自主游戏中拼装的玩具向同伴展示,并要求她以“小教师”的角色帮助其他幼儿进行游戏拼装。在后10天的观察中发现,该名幼儿不仅可以自然地接受同伴邀约,而且乐于助人的行为也比较多见,同伴互动的质量明显提升。

从成功的案例中得出,幼儿教师要提升自主游戏中幼儿同伴互动质量,应有意识地落实园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工作,结合幼儿的个性化特征,特别是针对显现的优点进行针对性的能力培养与引导,使幼儿在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被优化的同时,心态也逐渐发生转变。

三、统一规范策略

为保证游戏可以正常地、高质量地完成,在幼儿游戏前,通常会对游戏过程中的规则进行强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策略设计,使幼儿对不当的互动行为产生认识,进而在行为上主动规避。例如,教师在幼儿开展自主游戏前,组织幼儿共同朗诵“见人鞠躬问声好、主动热情有礼貌、关心帮助小伙伴、团结友爱知谦让、班级玩具大家爱、不争不抢不损坏”儿歌,使幼儿在潜意识中认识到不热情、不礼貌、不关心、不友爱、不谦让是不可取的行为,达到不当行为得到规范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自主游戏中同伴互动的能力虽然层次不齐,但并不是一成不变,教师在肯定幼儿同伴互动能力个体差异基础上,结合幼儿特点以及自主游戏过程,合理地设计干预策略,可以达到提升幼儿自主游戏中同伴互动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赖斯慧.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同伴互动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40-41.

[2]庄小满,李琴.自主游戏情境下幼儿教师互动行为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6):28-30.

[3]田秀.自主游戏,构建幼儿互动的桥梁——农村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实践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217.

[4]汪劲秋.对话:从“好玩”走向“玩好”——以“对话”为视角例谈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Z1):82-85.

[5]徐海燕.幼儿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9):87-88.

猜你喜欢
自主游戏
放手吧,让孩子去创造——让低结构材料促进大班幼儿自主游戏
当下幼儿教育中的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幼儿园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融合五大领域的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研究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混龄环境下通过自主游戏树立幼儿自信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
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