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雷
摘 要:文章针对企业行为模拟课程中普遍存在的“运营规则掌握不到位”的问题,引入“思考—结对—分享”教学模式,利用课堂行动研究,经过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发现新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运营规则的理解水平,进而改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考—结对—分享”;企业行为模拟;课堂行动研究
一、企业行为模拟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于2013年成立了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并且将企业行为模拟课程作为全校实践类必修课开设,它利用直观的企业岗位和业务流程的沙盘盘面模拟企业运营状态,让学生通过确定战略计划,分析市场预测,制订生产和采购计划,最后进行财务核算等一系列活动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对运营规则掌握不到位。这个问题会导致如下的后果,一是学生破产风险大,学生在不了解规则的情况下制订企业运营策略,很容易因为规则理解错误而破产;二是课堂场面混乱,学生不了解规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表格不会填,报表不平或者数据不对;三是教师更忙碌,按照管理学原理,一个人能直接管理七个人,如果每位同学都要跟老师咨询规则问题,那么老师将变得非常忙碌。
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企业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对企业中的运营规则理解不到位;二是单纯靠老师讲解,学生没有操作,很难理解具体规则的含义;三是部分学生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规则学习太枯燥,一开始就想直接运营企业;四是部分同学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认为这是一个集体活动,只要跟着上课就可以拿到学分,以搭便车的心态上课,不认真听课。
基于以上的这些问题,笔者在参加完“课堂行动研究”的培训后,设计了基于“思考—结对—分享”(Think-Pair-Share)教学模式来改进运营规则部分的教学。经过教学验证和数据对比,此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运营规则的掌握水平。
二、基于“思考—结对—分享”教学模式的企业行为模拟课程教学设计
“思考—结对—分享”是一种协作学习策略,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最早由莱曼提出。通过这一策略,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然后通过与同学分享想法,达到共同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目前国内采用此教学模式的主要是外语和医学等方面的课程。
在运用这个策略时,老师首先选择需要阅读的文本,并针对重点需要理解的概念提出一系列问题;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Think-Pair-Share的教学活动。
将“思考—结对—分享”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行为模拟课程的规则讲解部分的教学中时,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1)按角色分桌。在企业行为模拟课程中,每位同学会被分配到一家模拟企业,并且担任不同职位,分别是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和采购总监,每个岗位负责企业运营的不同任务。一个班的模拟企业数一般在6~8个,因此相同岗位的同学人数就有6~8位。这些同学岗位相同,要求掌握的岗位规则也相同。因此在讲解规则时,会打乱原来的按企业分组,把相同岗位的同学分到一组,让这些同学共同学习规则。
(2)按角色提供规则和问题。老师按照角色提供详细的规则说明,并提供一套规则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理解规则后才能解答的,也是后面在运营企业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3)Think:(思考)。老师会针对每个角色的规则进行详细讲解,并在沙盘盘面上模拟演练。老师不会提供问题答案,而是让每位同学在听完老师讲解后,单独进行规则的阅读,并完成规则问题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可以向老师提出,老师会进行解答。
(4)Pair(结對)。在各角色的组内,首先两人一组进行答案分享和讨论,核对并讨论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可以向老师提出,老师会进行解答。
(5)Share(分享)。组内分享答案,并达成一致,对存在异议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出,老师会进行解答,最后老师公布自己的答案,并且将自己答案与同学答案进行对比。
(6)学生再次回到自己的问题中,将自己的理解补充到答案中,补充完成后上交由老师检查。
在设计完成新的教学模式后,笔者就将它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基于“思考—结对—分享”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三、基于“思考—结对—分享”教学模式的企业行为模拟课程课堂行动研究
课堂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学研究范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反思相比,课堂行动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和数据性,但会比正式的教育研究相对弱化,它强调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的研究步骤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循环使用这四个步骤。在本研究过程中,老师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因为老师的参与改变了教学策略。
第一步,计划。笔者将原教学讲义进行了修订,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为每个角色设计了一套练习题,上课前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配备教材。在实验对象选择上,选择了同一学期、同一年级上这门课的四个班级,两个班级使用新教学模式,另外两个班级沿用原教学模式。根据研究问题确定了四个评价标准,具体量表如表1。
第二步,实施。本行动研究的实施对象为2016级工商管理1班、工商管理2班、市场营销1班和市场营销2班,其中采用“思考—结对—分享”教学模式的班级为工商管理1班(32人)和市场营销2班(42人),采用原教学方式的班级为工商管理2班(35人)和市场营销1班(44人),四个班级采用的教材均相同。“思考—结对—分享”教学模式的设计见本文的第二节,采用原教学方式的班级的教学方法为以老师讲解规则为主,并且老师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思考规则的含义。
第三步,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认真记录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企业经营的有序性、破产比例,以及老师的忙碌程度,通过与各组同学的交流,判断规则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步,反思。首先利用四个量表让所有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评价,学生对运营规则的清晰度(1~10分)和对课程满意度(1~10分)进行打分,老师对课程管理难易度(1~10分)和课程忙碌程度(1~10分)进行打分,利用分数和观察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四、研究结果分析
调研结果分析包括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首先是学生打分的定量分析,其次是老师打分后举行研讨会,最后是对学生调研的定性分析。
首先对学生的打分数据进行分析,将打分数据输入Stata软件,各个班级的分数的数据特征如表2。
将相同教学模式的班级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利用Stata软件进行两组样本均值的t检验,结果见表3。从结果可见,使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得分显著高于原教学模式的得分。
在课程结束后,课程组举行了教师的教学研讨会,让各位老师对课程管理难易度和课程忙碌程度进行评价和对比。经对比得出,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使得各个组的运营更加清晰,课程管理难度和课程忙碌程度也会降低。
在对学生的调研中发现,采用新教学模式的班级中学生因规则理解不到位导致企业运营失误的次数比采用原教学模式的要少,破产企业的个数也减少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思考—结对—分享”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原教学方式,值得在本课程所有班级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五、结论
本文将“思考—结对—分享”教学模式引入企业行为模拟课程的规则教学部分,并且进行课堂行动研究,研究表明此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水平,进而改进教学效果。本研究为开展本课程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拓展了此教学模式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徐俊杰. ERP 沙盘实验的实施缺陷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2):44-45.
[2]苏翊翔.“思考—结对—发言”提问模式在外语课堂中的成效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7,38(2):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