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校际合作的研究综述

2020-10-26 06:58胡慧娟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

胡慧娟

摘 要:打破城乡学校壁垒,实现城乡学校合作发展,成为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路径选择。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了多种城乡校际合作的模式,有手拉手模式、结合式发展模式、学校托管模式、“教育链”模式等。文章从城乡校际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城乡校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城乡校际合作的保障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以为后续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校际合作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上,这在义务教育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了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城市示范校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实现城乡校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的大背景,各地以城乡校际均衡发展为目标,探索出了许多城乡校际合作的新模式。总结起来,大致有:①手拉手模式;②捆绑式发展模式;③名校集团化模式;④学校托管模式;⑤“教育链”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都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创新,但略有区别:①办学主体不同;②核心学校的地位不同;③组织的紧密程度不同;④持续时间不同等。这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关于城乡校际合作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城乡校际合作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着眼于农村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在合作内容上以“软件资源”为主。对当前的城乡校际合作实践进行总结发现,城乡学校合作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在内容上涉及学校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而内容往往蕴含在形式之中。对合作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交流

城乡校际的人员互动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管理者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他们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三个重要主体。

1.管理干部的交流

管理层以校长为核心,包括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提高学校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发展的关键。城区示范校利用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帮助农村学校培养优秀的领导人才,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能力。城乡学校干部的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农村学校干部到示范校挂职锻炼,通过参加示范校会议并承担一定的课务,全面参与示范校的领导决策工作,全方位地感受示范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作风;或者让示范校校级领导到农村学校挂职,通过指导教学教研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2.教师的交流

在城乡校际合作的实践中,促进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有:①“师徒结对”。农村学校教师到示范校向名师拜师学艺,在师傅的指导下深入课堂实践,听课、备课、上课、撰写教后记,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师傅也可带徒弟外出听课学习并进行深入的交流,进行“二次学习”。②名师送教下乡。示范校名师为农村学校上示范课,同时与农村教师面对面交流、切磋。③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远程交流。农村教师还可以通过移位参与、视频连线、巡回展览等形式,参与合作学校的活动。

3.学生的交流

由于城乡的差别,城乡学校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城区的学生条件优越,见多识广;农村的学生条件较差,但朴实、单纯、劳动观念较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城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使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受不同的学习生活。通过这种互动交往,农村学生受到了城市学生的影响,养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城市学生也体会到了农村学校条件的艰苦,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增强自身的劳动观念。

(二)资源共享

1.硬件资源的共享

在硬件资源共享方面,城市学校通常采用捐赠的形式,把学生用品或教学设备送给农村学校。一方面,城市学校把学生的衣服、书籍和学习用品等送给农村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生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城市学校将需更换的桌椅以及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设施,赠送给农村薄弱学校,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但由于城乡校际合作主要立足于农村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因此硬件资源的共享并不是城乡校际合作的重点。

2.软件资源的共享

这里的软件资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学信息资源和名师名家等人力资源。网络在校际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可以实现课件、教学示范、例题、作业、备课等成果的共享,大大减轻了教师校际交流的压力。另外,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联合培训,可以共享学校的人力资源。城市学校可以利用自己学校的专家型教师,利用送教下乡的机会,为结对学校的教师开办相关的专题讲座;或在本校举办讲座、开展培训时邀请结对学校的教师前来参加;也可以帮助结对学校邀请有关专家亲临指导。

二、关于城乡校际合作问题的研究

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乡校际合作虽然在实践中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且存在很多问题。明确问题是改进的前提,當前城乡校际合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在人事政策、活动经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仍不到位。②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容易出现形式主义,使工作难以取得实效。③地域问题是影响城乡校际合作的重要因素,交通、住宿不便等成为校际教师交流的最大障碍。④作为城乡校际合作的指挥棒,教育评估体系尚不完善,难以调动合作双方尤其是城市示范校的合作积极性。⑤城乡校际合作缺乏促进机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各结对学校的教师本身工作任务较重,又要腾出不少精力交流学习,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保证。⑥经费支持不到位。所有交流活动都有一定的经费支出,这对本就“贫困”的乡村学校是一个极大考验,对结对的长效性是一个挑战。

也有研究者对城乡校际合作本身提出了疑问:由于合作学校间存在的差距过大,处于优势的优质学校得不到提高,处于弱势的城郊学校、农村学校长期处于被指导、被支配的地位,在合作中失去了与合作学校平等对话的机会,并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个性。有研究认为,当前的校际合作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缺乏一些理性思考,如各成员学校通过共同体究竟得到了什么?是否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是如何评判的?这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缺乏一套可行的评价标准。

三、关于城乡校际合作保障的研究

(一)改革人事制度

人事制度的改革包括两个方面:校长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优秀校长和教师在校际共享共用的问题。

1.融通编制使用

城乡校际合作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法人,多校区”的模式,另一种是“多法人、多校区”的模式。前一种模式往往是“一套领导班子,一种管理模式”,如捆绑模式;后者是人、财、物由法人机构统一调配,如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教师编制内部融通相对容易。但事实上,大部分校际合作实行的是“多法人、多校区”的模式,要想实现教师编制的内部统筹并非易事,往往需要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长春市宽城区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管理干部的任用上进行统筹安排,采取了人事管理新政策,即实行校长“区管片用”,坚持“竞争上岗、连任聘岗、考核转岗、定期轮岗”的方针,使校长轮岗走向常态化。

2.整合利用名师资源

一些地方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教师培养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例如,重庆市北碚区在城乡校际合作中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在承担教育科研、培养教师任务的同时,对农村学校教学或管理进行扶持,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建立校际合作保障机制

重点是要确立督导评价制度。以督导评价为杠杆,将共同体建设纳入督导评价体系中,不仅要評价学校个体,更要加大对共同体评价的份额,采取学校个体发展评估与共同体整体发展评估相结合的双评估制度。同时实行教育督导发展制,将考核评价与指导结合,并通过成立名师服务团,定期送教到校,巡回示范教学并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实现专业引领。另外,将督导评价与奖励结合,设立专项经费奖励领办学校,对外派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

当然,有效的城乡校际合作不仅有赖于政府的干预,更离不开校际的充分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要在发挥示范校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加强校际合作中的组织管理,明确合作目标,把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相关文献述评

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仍然属于新鲜事物,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从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质——城乡校际合作出发来查阅文献,相关研究为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主要体现在:①总结了城乡校际合作的可能模式;②城乡校际合作的核心内容是人员交流与资源共享,前者又包括管理人员的交流、教师的交流和学生的交流,后者主要包括硬件资源的共享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③影响城乡校际合作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经费保障、编制融通和考核评价等,主要是解决想合作与能合作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已有的关于城乡校际合作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是否能推广到其他地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②从研究者的身份来看,大多是参与校际合作的一线教师或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研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③从研究方法来看,不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性研究都不多见。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31(11):3-11.

[2]潘军昌,陈东平.协作互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20):58-62.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城乡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乡边缘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