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手绘教学与评价研究

2020-10-26 06:58吴鑫澜刘煜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手绘教学评价教学方法

吴鑫澜 刘煜

摘 要:文章针对三峡大学建筑画技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初步探索了引导学生树立观念、培养兴趣的方式。然后,从基础线条、建筑形体、配景和综合表达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并提高手绘技能的教学方法。最后,针对各阶段训练内容,结合构图、线条、形体与透视、材质与光影、空间与色彩、概括能力等评价要点对该课程作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希望能为培养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手绘;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建筑创新设计能力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点。在建筑设计中,手绘是展现建筑设计方案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方便推敲草图,也能直接体现设计者的思维,是本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常,学生在推敲方案时,会借助手绘简单明了地展现设计思维。不恰当的手绘图,无法明确表达学生的设计思维;手绘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指导教师对其方案好坏的评价。因此,手绘技法的教学极其重要。建筑画技法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方式、评价等,与学生后续专业设计的表达和专业素养的培养直接相关。

一、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一)手绘基础薄弱

三峡大学建筑类专业,多数学生入学之初缺少美术基础,容易忽略由此导致的不利因素。学生呈现的主要问题为:手绘基础薄弱、不熟悉作图工具、缺少绘图的基本思路、不具备良好的作图习惯、审美能力不足等。

(二)混淆美术画与建筑画

本校在开设该课程之前针对学生开设了相关基础课程,以有针对性地夯实学生基础,有效地提升其审美与认知。但受限于认知与能力,学生在进行建筑钢笔画技法练习之初涌现出诸多问题,其中混淆美术画与建筑画的问题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绘图工具的差异使学生在绘图习惯和表达方法上,需要反复调整和适应。其二,教学内容由静物写生过渡到建筑方案的表达过程中,理解并表达空间与造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而言充满挑战。

(三)对建筑画技法要点的理解不足

教学过程中,学生未完全掌握建筑画技法的基本要点,线型表达不稳定、不自然,形体比例与透视不够准确,主次不明,形态界面与空间关系混乱等问题反复出现。手绘表达需要讲究方法。线条,与整幅图的表现力、感染力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掌握其表现要点,整体效果便会受影响。透视,也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否则不能准确表现对象的形态信息。构图作为形式美的核心问题,如未能充分理解,则无法控制图的整体结构与关系。

(四)作图痕迹明显

建筑手绘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部分学生经过培训班的短期集训,可以明显提升绘图能力。但这种单纯追求画面效果而进行的盲目训练,容易使学生轻思考重技法、审美趋同化,最终导致学生的手绘作品出现表达不稳定、强调过度所致的明显作图痕迹,缺少灵动与自然感。

二、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常见问题,除上述客观原因外,还存在学生主体的主观原因。基础弱、易混淆美术画与建筑画,与其理解本课程不透彻、解决问题不及时、主观能动性不够有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领悟能力、兴趣均不一样。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针对学生理解建筑画技法要点能力不足、作图痕迹明显、技法掌握过程跳跃式、基础不牢固、学习过程表现出急躁及较强的依赖性等现象,教师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好适宜的学习方法。

(一)引导学生观念

引导学生观念。首先,可以通过演示或者分析案例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手绘的实用功能,引导其从主观上重视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清晰地认知到,手绘是他们推敲方案设计、快速表现效果图、实时记录素材、研究生入学甚至入职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设计师表现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据。其次,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方法与效率。一方面,指导并督促他们提高自身敏锐度,从临本中启发自己,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及时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比如,表达前先观察,归纳临本的特征后再下笔表达。表达时,注意排线、构图以及画透视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联系各部分内容中技法的要点。此外,多积累、勤问并反思总结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

(二)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的源动力。培养学习兴趣,能使他们在手绘反复训练的过程中缓解疲劳,从而不厌烦、不敷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我(及他人)认识与评价,这既能帮助学生自我定位,也可以让自己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进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对象进行表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更容易持续存在其潜意识中,使其更好地理解并接收相关信息,有效增强其自信心。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更专业的系统学习与训练,使其熟练掌握基本技法要点并运用自如后,还能继续探究适合自身的表达技法,以形成独特的表达风格,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循序渐进

手绘是表达建筑设计理念和表述方案结果最直接的“视觉语言”,也是体现设计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教师应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基础线条、建筑形体、配景、综合表达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掌握手绘基础知识。

1.基础线条

线条是手绘的基础元素,能直接影响画面效果的好坏。基础线条的练习,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其一,多种线型。注意下笔准确、表达流畅和表现自然。练习前,观察清楚方向变化、起笔落笔、线型宽窄与颜色深浅等方面的特征;练习时,保持自信,控制好下笔的力度、速度、方向和间距;期间持续练习,直至可以稳定、准确并理性地控制好线条表达,做到运用自如。

其二,材质表现。排列组合好相应的线型,利用渐变的方式表现出材质的肌理特色或者光影效果。此过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线条表达好渐变。

其三,马克笔(色彩)笔触。借助色彩,能更真实地表现建筑及其环境的特点。这是在墨线条基本形上,画出各种线、面(排线构成)来表达建筑的固有色和环境色。因此,色彩表现依旧是线条表达的延续。针对马克笔特性,运用排线法、跳笔法练习好色彩笔触是快速表达建筑画手绘的重要基础。

2.建筑形体

形体准确是手绘的基本要求。比例、透视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达必须准确。徒有材质和光影会因缺少建筑手绘的形态逻辑而失去理性。教师可以通过立方体基本透视、体块加减法和概括经典建筑形体三个阶段的训练,来逐渐提升学生对形体的控制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

立方体透视的训练,此过程须掌握建筑透视基本原理及常规的透视图画法。确定灭点和视平线位置后,更利于准确表达出不同方位、角度、大小及远近的立方体透视图。体块常规加减法的训练不是机械的临摹,这一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夯实透视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概括经典建筑形体,本阶段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名建筑的印象,增强其对建筑形体特征及审美层面的理解,为后续方案设计中再创造奠定基础。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基础线条时总结的技巧和感觉必须灵活应用至形体训练全过程中。

3.配景

配景是手绘丰富空间层次不可或缺的桥梁。配景练习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环境的练习,如植物、山石、水景、人物和车辆等。忌盲目临摹,需要注意以下五点:①清楚笔下要表达的配景属于近景、中景还是远景;②概括出相应的基本形体与比例;③采用相适应的线型表达基本特征;④结合马克笔描绘其固有色及光影效果;⑤利用墨线调整和修饰局部细节。

4.综合表达

建筑画综合表达需注意整体关系。手绘效果好坏与构图是否均衡密切相关,表达需考虑形式美原则,准确表达建筑主体及其环境两部分内容。同时,画面应该强调视觉中心、主次与空间感等。建议参考如下步骤:

第一步:构图。通过辅助线确定整体长宽比,找准画面四周边缘线。同时,通过观察、分析画出建筑物的视平线以及控制建筑形体的定位线。

第二步:确定透视与基本形体结构。明确建筑主要结构的透视线角度,确定灭点的位置,进而确定主体结构的透视形态与比例。

第三步:丰富建筑形态与结构特征,并简略概括环境边界。该步骤主要是依据建筑形体或者空间特征,对建筑形体进行具体的切割、移位和排列等。

第四步:概括配景。该过程需要主观取舍、分清主次,通过区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表达丰富的环境空间层次。

第五步:马克笔(色彩)表达。线稿完成后,色彩表达一般由浅至深,先利用排线法有层次地平铺浅的色彩关系,注意冷暖分明;然后采用跳笔法渐变加深暗面与投影;再于高光与反光部位增加环境色。根据材质特性,高光部分可以选择留白或者使用高光笔提白。最后是细节的调整与深入表达。反复对比整体关系,根据需要加强重点和细节的表达,丰富画面的最终效果。

三、教学评价

近年来,结合建筑画技法课程,不断深化建筑学专业手绘的教学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基于上述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了直线、弧线、材质线、配景线稿、色彩笔触、色彩配景组合、加减法透视体块、经典建筑形体概括、钢笔画线稿、彩色建筑画套图及照片创作等教学内容,并根据各部分要点评出良好、较好、一般、基本合格、较差五个等级,具体评价细则详见表1。依据该细则与各等级的数量占比评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其中获得优、良、中的典型作业如图1~图3所示(图中右上角小图为钢笔画套图范例或实景照片)。

该课程近三年成绩情况如表2所示,所有作业中未出现不及格现象。成绩等级占比如表3所示,其中及格等级的作业占比3.7%~8.2%,中等等级的作业占比22.4%~29.6%,优良等级的作业占比多达66.7%~69.4%。

四、结语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在进入建筑学专业学习前,手绘基础薄弱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夯实学生基础,使其快速掌握好手绘技能,必须在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下进行。本文提出,建筑手绘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并按要求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找准感觉、不断调整并逐步深入;另外,评价结果不仅适用于课程作业评分,也能作为反馈,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并查漏补缺。总之,手绘能力的培养并非是机械的反复训练,进行各阶段的基础练习均需多思考、多概括、多总结,每阶段的绘图感觉应贯穿至所有训练内容中,不宜孤立对待。

参考文献:

[1]刘 煜,刘京华,李 静,等.提升绿色建筑创新设计能力的教改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137-142.

[2]杨建国.设计手绘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初探[J].太原大学学报,2012(2):106-108.

[3]乔 戈.高校手绘快速表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97-98.

[4]任全伟.钢笔·马克笔·彩铅:建筑手绘表现技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孙彤宇.建筑钢笔画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6]罗 佩.新形势下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探索——以建筑学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 2011(3):13.

[7]沙志慧.时下手绘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6):74-76.

[8]許 广.关于建筑学专业手绘教学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6(8):243.

[9]唐 魁,潘国刚.浅析建筑学专业的手绘学习[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7):437.

猜你喜欢
手绘教学评价教学方法
手绘风景照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手绘二十四节气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