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礼娇
【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康复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3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起夜次数,憋尿时长和盆底肌评分,以此判断疗效。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起夜次数、憋尿时长、盆底肌评分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康复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71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126-01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个体在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升高时不自主发生的尿液自尿道渗漏现象,其特点为正常情况下无遗尿,而腹压升高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尿失禁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尿失禁的50%左右【1】。压力性尿失禁在影响女性患者正常生活的同时还会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因而及早干预意义重大。本文探讨盆底康复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3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②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语言沟通良好;③年龄>20岁;④有性生活史和婚姻史;⑤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⑥体重指数(BMI)在18.5-23.9范围内;⑦ 神志清楚,智力正常。排除标准:①近半年内有盆底手术史者;②有生育要求者;③患阴道、盆腔急性炎症或泌尿系统感染者;④合并恶性肿瘤或癌症;⑤放置心脏起搏器者;⑥宫内植入金属节育器者;⑦急迫性尿失禁或充盈性尿失禁者;⑧合并结石者;⑨癫痫或痴呆者。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盆底康复仪治疗和居家盆底肌训练,同时接受相同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患者均在麦兰德盆底康复治疗仪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缩肛运动,强化盆底肌,提高患者对尿液控制能力,1次/2日,月经期时停止,连续干预10次,盆底康复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刺激电流的强度应由小到大,以患者感觉微微苏苏麻麻为佳,最大不可超40mA,治疗过程中根据仪器屏幕提示信息督促患者积极反馈,配合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在没有进行治疗仪干预期间,可以下载澜渟APP在家自行训练盆底肌,具体方式为通过收缩肛门、收缩阴道来强化肌肉,运动应由快到慢、由急至缓,夹紧肌肉时间越长越好;告知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要准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月经期可在家根据澜渟APP自行训练,不能提重物,不能做重体力活动等。
1.3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1.3.1治疗前后起夜次数
在患者开始第一次治疗时,通过和患者交谈的方式,记下患者的治疗之前的起夜次数,最后一次治疗后同样询问患者,记下患者治疗之后的起夜次数。
1.3.2治疗前后盆底肌评分
在患者来治疗之前,先为患者做一次盆底肌筛查,记下评分,经过1个疗程,10次治疗之后,再次为患者进行盆底肌评估,记下评分。
1.3.3治疗前后憋尿时长(min)
在患者开始第一次治疗时,通过和患者交谈的方式,记下患者的治疗之前的憋尿时长,最后一次治疗后同样询问患者,记下患者治疗之后的憋尿时长。
1.4统计学方法
以上收集到的数据均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后起夜次数的均数低于治疗前,憋尿时长和盆底肌得分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对比显著(P<0.05)。见表1
2.2 运用t检验法分别计算治疗前后的起夜次数,憋尿时长和盆底肌得分,结果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研究指出,年龄、生育、盆腔脏器脱垂、肥胖、遗传因素等都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但该病的机制尚不清晰。实践发现,长期的压力性尿失禁不仅会增加女性念珠菌感染的风险【2】,同时还会诱发患者抑郁等不良心理的出现,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而建议及早实施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盆底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的起夜次数明显减少,憋尿时长和盆底肌得分显著提高,患者自述治疗之后感觉良好,分析认为,盆底康复训练中的电刺激能够刺激肌群,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部分功能缺失的神经肌肉细胞,对加快肌肉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研究中提到的患者在家自行进行的盆底肌训练也能帮患者合理的进行盆底肌的康复训练。
总而言之,盆底康复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疗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林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7(12):109-110
[2] 霍旺盛,雷婷婷.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1):8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