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2020-10-26 06:45鲁洪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开展途径班主任工作小学教育

鲁洪波

摘 要: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性。小学作为学生接受系统知识教育的初期阶段,既是帮助其树立正确思维价值与行为意识的重要时期,又能够在培养其正确学习观念与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更好铺垫。因此本文主要从多角度出发,探究小学班主任教师如何结合实际情况,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以期在构建更加和谐班集体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 开展途径

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初次参与学习生活的重要引路人,不仅在学生心中是敬爱的教师,更是能够帮助其解决问题的知心大朋友。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培育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与行为意识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能够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合理安排班级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既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又能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进而获得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一、合理建立奖惩机制

小学生年龄较小且价值理念与行为意识正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对各种基本规则的认知也相对较少。由于社会上教师体罚学生新闻层出不穷,导致不少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在发现学生行为意识出现问题时,抱着不敢管、不能管的心理,只是简单地教育学生两句,并不注重管理的实际成效。这种错误的管理理念,不仅严重阻碍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也在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与规范中,逐渐变得更加自我,甚至会出现误入歧途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能够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责,不能因为社会舆论以及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以不作为的心态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例如面对不遵守班級行为规范的学生,教师不能以体罚的形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会加剧教师与学生间的矛盾,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教师可以用谈心的方式,与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在帮助学生认知到自身的错误后,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做一天纪律管理长,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秩序作为惩罚。学生在协助教师管理班级时,不仅可以更加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而改正不良习惯。

二、因材施教中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思维意识以及认识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以传统一刀切的管理手段管理学生,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管理效率的提升,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关系逐渐疏远。

例如针对性格内向害羞的学生,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不能以情绪激昂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而是温柔耐心地与其进行对话,缓解学生在教师面前的紧张感。在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后,教师则可以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与其耐心交谈,倾听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并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逐渐收获自信,进而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参与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而对于性格激进且个性自我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改变教育态度,切记不能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甚至还会加剧师生之间的冲突矛盾,影响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要采用柔和且不失强硬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既使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的交谈中,逐渐敞开心扉,又不会因为教师态度的柔和变得更加叛逆。教师可以从学生优点作为交流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同,进而在将教师当作知心大朋友的同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正。这种在因材施教中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也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可以获得更好发展。

三、以身作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影响。好的榜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也可以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小学生虽然思维意识尚在发育初期,也没有建立明确的行为准则,但由于其性格天真烂漫,但十分喜欢对他人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所以教师的价值理念以及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在以身作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而达到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树立严格遵守时间的观念。如果教师没有起到榜样作用,那么尚未建立正确行为意识的学生就会有样学样,进而严重影响班级秩序的构建。同时,教师也需要以阳光的心态与积极的情绪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受到教师情绪感染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知识的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能够保证学习效率的飞速提升,又可以在遵守课堂秩序的同时,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语

班主任教师既是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的引路人,又是帮助其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的重要陪伴者。因此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通过对学生性格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积极寻找多种途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仅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也在更好规范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为未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兵.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方法研究[J/OL].学周刊,2020(03):165[2019-12-24].

[2]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OL].学周刊,2020(03):166[2019-12-24].

[3]齐爱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学周刊,2020(01):164.

[4]苗玉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49.

[5]张丽敏.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36.

猜你喜欢
开展途径班主任工作小学教育
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初中阶段三人制篮球运动开展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浅议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