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宇 陈义妺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突进,如何在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策略,即为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的方式去完成,以此来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引,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任务成果做好总结和点评。本文结合课例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主体地位;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53-02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突进,如何在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重要议题。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实践探索与体会,就高中数学课中如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教学策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主体地位”这一概念的逐渐流行和深入人心,也正是主要得益于新课改的推动。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模式为主,大多数时候是教师讲、学生听,浓厚的灌输色彩使学生很大程度上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其被人们称为“填鸭式”教学,根本原因便在于此。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自然也就得不到彰显。其实客观地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讲授式教学模式有着授课效率高、有利于升学率的优势,并且有着不可替代性,但从新课标理念的角度而言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特别是高中数学来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教学的基本导向,而灌输式教学是不可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
因此,在笔者看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由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当然这样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的方式去完成,以此来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引,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任务成果做好总结和点评,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教学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课例来具体探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二、例谈具体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
首先要指出的是,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材更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思路,以笔者所使用的新人教版教材为例,几乎每一节都设置有若干探究和思考栏目,这些栏目都具有一定的指引性,有利于彰显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就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提供了较大便利,而这从根源上说也正是为了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里以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例,下面分为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课堂上的具体落实两个基本阶段来加以探讨。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
前文中说到,要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为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堂学习任务,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的指引,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由此而言,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性问题,可以想见,学习任务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在课前备课阶段精心设计,实际上,这也是备课的主要部分。那么,课堂学习任务应该如何设计呢?这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和不知该如何着手的地方。有的教师将学习任务定位为单纯的习题,在课堂上让学生照着课本自学后做题,可是这样一来无异于是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的作用仅限于解答学生的疑惑和习题讲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没有起到切实的主导作用,因此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还有的教师是将教学目标进行一种转化性描述作为任务,然而这样的任务无疑失之笼统,难以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具体指引。
其实,从笔者的实践探索来看,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很简单的,即依循于教材上的知识生成思路,设计一组若干个具有合理梯度性、表述上能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明确的任务。就新人教版教材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探究或思考栏目来设置任务,例如《直线的方程》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其课堂学习任务可设计如下:
任务一:先独立阅读本节第一个思考栏目前的内容,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而后组内成员讨论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分别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形成一份精简而准确的书面叙述。
任务二:先独立思考课本93页思考栏目中的问题并写出答案,然后思考当直线l的倾斜角分别为0°和90°时,其方程各是什么,写出表达式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其图像,而后组内对照并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答案。
任务三:先独立阅读教材中例1,写出直线斜截式方程的表达式、系数k和常数项b的几何意义,以及函数y=2x-1,y=3x,y=-x+3图像的特点,而后组内对照并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答案。
任务四:独立阅读例2,并与组内成员加以讨论,交流体会。
可以看到,任务的设计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教材上知识生成思路的一种转化性描述,只要使学生看了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可,当然,同时也要有利于学生根据任务成果实施针对性教学。学习任务可以做成课件,以待课上通过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呈现。
(二)课堂上的具体落实
从笔者的实践效果来看,只要学习任务设计到位,课堂上的落实思路是比较简单的。在导入课题并将学生合理分组后,即可围绕任务开展正式的教学活动。首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呈现任务一,让学生照着任务的指引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完成任务。在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则应深入各小组中间,督导各成员积极参与组内学习,并准备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若发现问题即给予指导。视各组进展情况及课堂总体进度适时宣布该阶段的学习结束。然后,汇集各组的任务成果据此实施针对性教学。等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出示任务二,进入下一个任务阶段。这样,依次呈现任务,在师生积极互动中步步为营地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在本文案例中,各任务的难度都不是很大,多数小组均可顺利完成,教师在各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做好总结和点评,并对易错点进行强调。如点斜式方程的两种特殊形式(直线l的倾斜角分别为0°和90°时),应借助多媒体结合直观的图形使学生切实明了其特点。此外,对于教材上的两道例题也要再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思路,使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所在
在这里笔者还想再概要性地探讨一下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意义所在,因为这有助于更好地在实践中加以落实。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课堂上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念早已被多数教师所认可,并在课堂实践中积极践行,但对其真正的意义和作用则未必十分清楚。大家已经知道,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的过程,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下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完全不同,它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从而获得较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感悟。有研究者将其称为“内生性的体会和感悟”,即非由教师灌输所能达到,而必由学生自己产生。而这样的体会和感悟则为学生形成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应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如上,本文首先阐述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策略,而后结合课例对此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践多加探索和总结相关问题,以更好地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国圣.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12):122-122.
[2]李大坤.高中數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