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探索与分析

2020-10-26 09:22沈火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估算能力基础知识

沈火英

摘要:新课标中踢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使估算教学得以在教学中得到了重视。由于我过的计算教学历来都是只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的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造成了估算教学的被忽视。我觉得联系生活实际,能让生切实体验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可以让生感受估算的实用价值,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估算能力   基础知识    实用价值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多谋体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靠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代替,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是口算和估算。在倡导“有用数学”的教育大环境下,估算自然而然受到了重视。

二年级下册加减法的估算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二年级一班有36人参加校运动会,二年级二班有45人参加校运动会,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我在教学时,发现有大部分在读题后,列出的算式是36+45,并很快得出结果是81人,但因为这节课上的是求近似数,题目中有“大约”这个词后,学生明白要求“大约数”,于是在答案后面写上约等于80人,算式应该是:36+45≈80人。虽学生已口算出精确数,却因为题目的要求,再在精确数的基础上获取近似数。这样为求近似数而求近似数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

在低段估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估算的认识体会不深,估算不能带给学生便利,反而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为什么估算的教学对低粘度的学生学习会产生负作用?带着疑问,我研读了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上有关估算教学的文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以下几种原因:

1.精算形成的习惯与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造成心理暗示

学生从学习计算开始,对计算就形成了“计算要准确,结果应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允许有误差的,且由于估算的方法不同,计算的结果是不唯一的。这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极大的矛盾,产生估算学习时的心理障碍,以至于不愿意进行估算。

2.体会不到估算优势,无法产生估算的心理需要,产生抵触心理

在实际生活在,要计算的数据大且很难计算出计算结果,同时不需要算出精确数,这样使用估算就显得简单且快捷。而在低年段教学中,“数的认识和计算”所涉及的数是千以内的,相当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早已達到能立即精确计算的水平。因为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都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口算比估算来得简便。如以上例举的36+45的估算,学生很容易得出精准答案,而无需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这种为估算而估算,只会使估算成为一种教学形式,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再者,估算要先把数字“化整”,步骤多,学生会觉得估算很麻烦,不如直接口算来的快,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在学习中宁可口算也不用估算的现象。

3.估算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容易使学生形成畏难心理

估算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笔算。口算的基础上的进行的运算。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涉及到合理猜测。对运算结果范围的估计以及灵活推断等思维活动,远比直接口算和笔算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复杂。而且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即使有具体情境,但学生对情境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和要求仍旧难于把握。因此,对于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就形成了畏难心理。

估算是一种意识,一种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过程。因此,我认为,估算能力的培养应该坚持长期渗透,让学生充分感受估算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渗透“误差”概念,树立估算意识

现行教材中,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但是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有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渗透“误差”概念。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出示一堆小卡片,有68张。先让生估一估有多少张。生1:100张;生2:30张;生3:80张……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多数是在乱猜,心理没有一个标准,这时我就有意指导学生先去数出10张小卡片,再让生仔细观察这一堆小卡片里大约有几个10.从而去推算这堆小卡片有多少张。生1:70张;生2:50张;生3:80张……这个环节,学生的答案越来越靠近了准确结果.最后,我组织学生准确的数出小卡片段张数,再与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表扬了几个估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比较接近的学生。

活动中,学生先掌握10张小卡片的正确表象,再去估计一堆小卡片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发展学生的推算能力,通过这样一次推算经历,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自己的估算经验,另一方面渗透了估算是可以有误差的思想。事先估计再和实际的数量比较,有助于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并渗透了“误差”概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估算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为学习估算做好心理准备和打好认知基础。

二、体验估算优越性,消除抵触心理

要求学生用估算,就需要有必要估算的情景和适宜估算的题目。让学生从心里产生估算的需求,有了心里需要才会主动去学习。教材中的情景有关估算的含量少、分量轻、并且脱离实际,有些学生可以直接口算,那自然就没有估算的必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估算的优越性,从中产生估算需求。

在教学“加减法的估算”时,有一位老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笑笑同学在自选商城里,选了二件物品:台灯和电子表,电子表的价格是26元,台灯标签上的数字只能看清十位上的数字,而个位上的数字模糊不清,十位上的数字是6,学生不能顺利计算,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很自然,就想到了利用估算来解决问题:台灯价格是60多元,就把它看成70元,电子表的价格是26元,70+26=96元,妈妈给的100元够了。老师立即表扬,这样学生通过解决自己在购物中的遇到的数学问题,切身体会到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这位教师通过设计了一个不确定的量,使得学生  无法进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从而心里产生估算学习的要求。

三、感受实用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特别是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教师需更深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课内课外相结合,创设学生熟系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他们体会到估算就在身边,这样不仅降低了估算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估算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估算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切实感受到估算的价值。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好估算,并让估算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猜你喜欢
估算能力基础知识
试析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体系整理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估算能力策略分析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