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

2020-10-26 10:27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赵 彭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湖南 岳阳 4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放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任。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联,与创新教育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人与成才,直接影响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蔡元培先生曾多次提出,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现阶段,研究者大多重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形成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对于成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应较少,尤其是针对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开放教育学生来源多样、结构复杂、集中时间短等等,诸多因素造成对其的调查和研究不易进行。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期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

1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各层次、各专业开放教育学生为对象,主要来自省校本部和岳阳电大、常德电大、益阳电大、郴州电大、怀化电大等各分部,共计496 人。其中男生197 人,占总人数的39.72%,女生299人,占总人数的60.28%。大专学生391 人,占比78.83%,本科学生105 人,占比21.17%。

1.2 调查工具

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是目前心理健康领域使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量表之一。包含90 个自评项目,分为10 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自评量表采用1-5 分评分制,1 分代表被试主观感觉没有症状,5 分代表被试主观感觉症状严重[2]。

1.3 调查程序

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工具,通过开放教育助学辅导员发放问卷星二维码,学生用手机扫码填写。填写前,助学辅导员就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解释,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后期数据的整理分析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21.0 进行。

1.4 结果分析

回收有效问卷496 份,其中个人最高分为383 分,个人最低分为92 分。首先进行总体筛查:SCL-90 总分超过160 分的有99 人,占总人数的19.96%,结果显示近20%的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00 >总分≥160 的有66 人,占总人数的13.31%,属于轻度症状;250 >总分≥200 的有21 人,占总人数的4.23%,属于中度症状;总分≥250 的有12 人,占总人数的2.42%,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较严重,需要接受针对性心理治疗。

与全国常模对比结果显示: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极显著;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3 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开放教育学生与全国常模比较()

表1 开放教育学生与全国常模比较()

注:*表示在0.05 水平差异显著,**表示在0.01 水平差异显著

突出因子检测,各因子检出率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强迫症状(27.62%)、抑郁(19.15%)、人际关系(18.55%)、其它(17.74%)、敌对(16.33%)、偏执(12.90%)、焦虑和躯体化(11.09%)、精神病性(10.48%)和恐怖(5.6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突出因子检测

上述统计结果显示: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不高,状况不容乐观,极少数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等方面,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做好相关干预工作。

1.5 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对本次数据的统计整理和深入思考,结合以往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目前开放教育学生主要存在5 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1.5.1 多重压力,身心倦怠

身心倦怠是个体在极大的压力状态下产生的身心疲劳和耗竭的状态,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感衰竭、无力感或低成就感、去人格化[3]。开放教育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多在职业余学习,他们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学校时是学生,在单位时是员工,在家里时是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根据不同角色期待和规范,他们承担多种角色任务。接受教育时要完成学习任务,在工作岗位时要完成本职工作,在家庭时要处理好家庭事务。他们经常面临着工学矛盾、家学矛盾、角色冲突,这使得他们精力上力不从心,因此学习对他们显得异常艰难。与此同时,调查中反映出大部分学员(约70%)年收入偏低,使其在精力不济的基础上还要面临经济压力,部分学员可能还面临就业、择业压力。多重压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持续下降,食不安寝,夜不能寐,身心疲惫,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1.5.2 自我中心,孤独感强

开放教育学生的孤独感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开放教育学生大多已成年,人格已基本形成。他们自我意识很成熟,对自身需求非常清楚,因此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目的性很明确,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关注集体和他人,这种人际交往状态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孤独感;二是开放教育生源复杂,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人生经验各有不同,家庭背景有好有坏,社会地位有高有低,诸多差异直接导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较难,交往平淡;三是开放教育强调个体自主学习为主,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大多数情况下是异地分离的,同时由于开放教育是成人教育,学生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所以班级活动、校园活动组织较少,学生缺少归属感。

1.5.3 成人学历,内心自卑

自卑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消极评价,它阻碍个体能力的发挥,是个体心理障碍的主要来源之一[4]。开放教育学生自卑倾向明显。首先,开放教育学生要么是“老大不小”就读,他们觉得年龄这么大了还来进行学历补偿,非常不好意思;要么是高考失利,无奈选择开放教育,失败的阴影在心头挥之不去。其次,很多开放教育学生受到用人单位对开放教育毕业生的另眼相看和区别对待,从而羞于承认自己是开放教育学生,导致对自我的消极认知,产生自卑心理。

1.5.4 面对考试,焦虑恐惧

由于开放教育实行免试入学,入学几乎没有门槛,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起点不高,学习能力偏弱。加之,开放教育的教学形式不是以传统的师生面对面传授为主,而是强调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力等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再者,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师虽然提供了各种学习支持,但很多时候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面对形形色色的学习要求,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对考试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油然而生。

1.5.5 急功近利,情绪浮躁

浮躁是由于个体做事情急于求成而导致的内心一种不安状态,表现为个体轻率、急躁,做事没有恒心,心理不安分,总是想投机取巧[5]。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动机是明确而多样的,他们有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有的是为了评定职称,从而升职加薪;有的是为了获得毕业文凭,多一块求职的敲门砖。但无论何种情况,他们的直接目的都指向毕业文凭,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主义色彩。这种功利性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他们只学习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往往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或者学习遇到挫折后便降低热情,情绪浮躁,寄希望于考试窍门和考试范围。

2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氛围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6]。尽管现在普通高校已经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开放教育系统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工作一直未能进入管理层的视线,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这直接导致了众多学生心理问题频出。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放教育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需要。开放教育管理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完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高度,要和招生入学、教学管理等核心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放教育学校领导要从方针政策、机制体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科学研究、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唯有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在开放教育中卓有成效的开展起来。

2.2 组建队伍、强化建设,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才支撑

任何工作的开展,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具体的人操作执行,工作就不可能开展起来。当前,很多开放教育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即使少量学校有,大多也是其它专业教师或助学辅导教师兼职担任,很多工作的开展不够科学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论是理论性还是专业性都非常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学专业背景或者经过正规培训后持证才能上岗。因此,开放教育学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学校师资现状和事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三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高)专业人才,充实和壮大师资队伍。二是全力培养现有师资,充分挖掘师资队伍潜力。开放教育学校要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使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得到提高、知识得到丰富、技能得到训练。对考核不合格、达不到从教要求的,坚决不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三是动态聘请兼职教师,不断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开放教育学校应该热诚聘请普通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行业协会精英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补充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当然,开放教育学校还应当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管理办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人才支撑,是开放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展开的重要条件。

2.3 优化途径、多措并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开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获得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二是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高生活幸福度。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3.1 增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系统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形式[7]。现在,开放教育中只有很少的专业,比如小学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其它专业教学计划中均没有这门课程,因此,开放教育应该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增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非常明确,教学内容要更多地贴合学生实际。通过课程学习,要使学生真正能获得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心理问题的能力,要尽量避免内容的盲目性和杂乱性,避免课程的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和形式化。

2.3.2 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是指专业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运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合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相应提升。简言之,即教师在面授教学中既“导学”也“导心”。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上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本身就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血肉丰富的凭借物。另一方面,教师面授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的心理气氛、生生之间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等等这些隐性资源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8]。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应该浑然天成,润物无声。

2.3.3 与学生管理相渗透

学生管理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细致、完善的学生管理对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相渗透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学生管理人员,如助学辅导员、教务干事等,要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人物”,要在与学生平等友好的沟通交流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二是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比如专业实践活动、演讲比赛活动、保护环境活动等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获得归属感。三是要营造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之一,要让学校的每一栋建筑、每一面墙壁,学校的校纪校规、教风学风等都传递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3.4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比如“电大在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未来开放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阵地[9]。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在学习平台上提供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它们必须具有教育性好、实用性高、可读性强的特性,比如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常用的心理学测验、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等,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二是提供远程的心理咨询服务。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通过实时的或非实时的方式取得心理咨询教师的帮助。因为网络的隐匿性,学生更可能开放自己,从而减少心理咨询中阻抗的发生,进而取得比面对面咨询更好的效果。三是组建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同一班级学员或者同一专业学员,可以在网上成立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大家在电大在线BBS中就各自遇到的心理困扰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他助、互助、自助的目的。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将日益显著。对开放教育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应是开放教育人才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本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此项工作任重道远,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