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对学业负担的影响

2020-10-26 10:1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学业维度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05)

近年来,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问题日益突出,危害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无论是政策引领,还是现实需求,“减负”行动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课业负担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教与学的低效率,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气氛沉闷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业负担过重,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这句话,道出了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对学业负担的影响。

1 研究过程与方法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本研究按照学习习惯所养成的情境和环节,将学习习惯分成课堂学习习惯、课外学习习惯、复习考试习惯以及常规学习习惯四个维度。其中,课堂学习习惯包括“听课认真,不走神”、“听课时勾画或标记重点内容”、“积极问答”等内容;“课外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自己制定计划学习和作息”、“主动完成学校之外的学习任务”等内容;复习考试习惯包括“能及时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及时纠正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并重点标记”等内容;常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用具摆放整齐、有序”、“看书写字坐姿规范”等内容。根据维度内容编制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学习习惯总分及维度均分越高,学习习惯越好。负担是人的心理感受,包含紧张、焦虑、不安、防御等消极感受,因此学业负担是指学生在面临各类学习任务时所产生的压力感受和体验。根据感受程度不同,将学生对学业负担感受分为“重”、“比较重”、“不重”、“较轻”四个程度。

本研究对小学四年级、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及学业负担调查研究。此次调查按照分成不等概率抽样方式抽取了湖南省14个市州、24个区县共计14400名学生。其中,有效样本包括四年级学生8397人,八年级学生5615人,共计14012人。包括4390名四年级男生,4007名四年级女生,2970名八年级男生,2645名八年级女生,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

2 调查结果

通过数据处理,学习习惯对学业负担的影响见表1,结果显示:学习习惯越好的学生,其感受到的学业负担越轻。这一规律同时也显示在了分维度上,课堂学习习惯、课外学习习惯、复习考试习惯、常规学习习惯越好的学生,其学业负担也越轻。进一步查看数据结果,不难发现:不同课业负担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上得分差异最大,提示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另外,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八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好。

表1:四、八年级不同课业负担学生的学习习惯总分及维度分比较

通过对不同地域学生学习习惯的比较,不难发现,城市、县城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农村学生更好。在学习习惯四个维度中,城乡差异最大的是课堂学习习惯维度。由此可见,农村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促成其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体现为听课不够认真、容易走神;回答问题不积极;不会主动提出问题、不会主动勾画或标记重点等。

表2:不同区域学生学习习惯比较

3 讨论

从实证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良莠不齐,由于观念落后、培养能力有限,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为代表的的群体学习习惯堪忧,这将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下、学业负担加重。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途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首先,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观念要先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应从“育人观”上进行深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教育领域的“五唯”问题——“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力破“五唯”。当前,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相关方针政策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评价体制机制仍然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因此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教育评价工作的促进作用,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发展转变,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将教育评价工作作为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与中心工作,形成评价与教学的有效联动。

其次,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注重实践的力量。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花大量的时间在知识层面给学生不断的教授与练习。而新课改指出,教育的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而日常教学中,这些问题恰恰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因此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成为新的重点。中小学教师应当着眼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从预习、复习、常规等等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习惯的辅导。例如,提醒学生及时对书本进行预习,对书本知识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精心选取教学材料、设计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热爱课堂学习,向课堂要效率。同时,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健全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学校要承担起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的责任,用家委会、家长会、现代信息手段作为沟通的桥梁,不断传播先进的育儿观念和家庭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家也会有学习习惯养成的科学指导。注重社会舆论与文化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发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的家庭教育宣传、服务功能,让社会环境有利于家庭教育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学业维度
艰苦的学业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35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