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现状考察与思路对策分析
——基于盐城师范学院的调研

2020-10-26 08:21陶厚勇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色大学生文化

陶厚勇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22400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所创造的先进文化。”[1]红色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理想信念,坚贞不屈、至死不渝、前仆后继的高尚的品格与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日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加强高校红色传播教育建设,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质量与实效是关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课题。

一、调查设计

(一)目的及方法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实际情况,课题组于2019年1月至4月在盐城师范学院开展调研。此次调研,通过了解高校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现状,进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建议和对策,旨在增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实效性。

此次调研采取三种方法:首先,开展问卷调查。这是此次调研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课题组制作了一份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调查问卷,分发给商学院部分同学,让同学们在盐城师范学院校内进行问卷调研。调研结束后,从回收到的600 多份有效问卷中抽取300 份问卷进行抽样分析,并撰写出问卷分析报告。其次,广泛查阅文献。充分利用学校和市图书馆里的馆藏资源,同时借助网络平台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再者,组织实地考察。通过对本区域最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遗存进行实际体验,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理性认识。

(二)调查内容

课题组共设计了四大方面共20个问题。第一,关于大学生红色文化基本理论认知情况的调查。主要了解调查对象对红色文化的定义与内涵、红色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以及本土红色资源分布特点的认知情况。第二,关于大学生红色文化行为情况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红色文化相关认知行为背后的动机、途径和方式。第三,关于大学生红色文化情感态度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认知情况。第四,关于大学生对高校红色文化满意度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校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主要举措以及大学生对学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满意度的情况。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关于红色文化基本理论认知情况的分析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形成发展历程和精神实质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课题组设置了“您了解近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吗?”“您参观过祖国境内,特别是苏北地区的红色文化历史遗存吗?”等问题。关于红色文化定义、内涵的认知,选择“非常熟悉”的占5.77%,“熟悉”的占17.39%,“了解一点”的占61.46%,“不了解”的占15.38%。(见图1)关于参观本土红色遗存的情况,选择“参观过不少地方”占11.11%,“参观过一些”的占82.72%,而“从来没有”的仅占6.17%。(见图2)

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的历史。大学生普遍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他们通过对祖国境内,尤其是苏北地区的代表性红色遗存实地考察,能够深刻体悟到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但也有不少人对红色文化深刻内涵、精髓实质、时代价值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国史、党史教育和实地考察,使其能够从中汲取更加丰厚的历史营养,更加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行为情况的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出于何种目的以及达成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方式,课题组设置了“您出于什么目的去学习红色文化方面的知识?”“您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红色文化方面的知识?”等问题。关于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动因,53.96%的人是出于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15.38%的人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有11.54%的人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了解红色文化。(见图3)关于获取红色文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32.69%的人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23.08%的人是通过“网络媒体”获取的,19.23%的人来自于“听红色歌曲或看红色电影”,而选择“课外实践活动”和“红色旅游”共占25%(见图4)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满堂灌”讲授方式,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直观化、便捷化。这对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是出于应付学习任务的需要,而非主观意愿上的积极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红色文化必须更加充分发挥多样化教学 增强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在主观上愈来愈喜欢红色文化,从而增强其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大学生红色文化情感态度的分析

学以致用。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关于学习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的认知情况,课题组设置了“您喜欢红色文化吗?”“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对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能力素质有帮助吗?”等问题。关于“你喜欢红色文化吗”时,选择“很喜欢”为20.99%,“比较喜欢”为51.85%,“说不清楚”的为25.93%、“不喜欢”的仅为1.23%。(见图5)关于学习红色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和意义,近87 %的人认为对自身是有帮助和影响的,其中36.54%的人认为“影响很大”,而只有7.69%的人认为“没什么影响”(见图6)。

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道德品质,使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调研可知,大学生普遍对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还是有着正确的认识,但是也有一些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态度比较模糊,甚至处于无感状态。因此,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不断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实效性。

(四)大学生对学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满意度的分析

学校是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主要场所。为了充分了解高校对于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的主要举措以及学生对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满意度,课题组设置了“贵校主要采取哪种方式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活动?”“贵校是否开设有关于红色文化的选修课程?”“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大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力度?”等问题。关于高校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认为“课堂讲授”为主的占32.69%,“课外实践”为主的占15.38%,而认为把两者“相结合”的占44.23%(见图7)关于高校是否经常性举办红色文化的专题讲座或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这一问题,选择“有”的占59.62%,“没有”的占3.85%,而“不清楚”的却占到36.54%。(见图8)关于对高校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期待,超过90%人认为高校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力度,只有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见图9)

高校比较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采取课堂讲授、校内外实践以及两者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但从具体活动和具体形式来看,如在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讲座或红色文化课程、开展红色旅游等方面与学生的期待和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多数调研对象认为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力度,大学生也愿意去更多的了解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前景抱有很大信心。总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思路对策

(一)提高认识,增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自觉意识和战略意识

首先,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某种意义上说,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程度的高低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近年来,学界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在探索把红色文化融入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总体来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自觉意识还比较薄弱,既缺乏“贯通式的协调配合的整体方案,又缺乏意境高远的思路和创意。”[3]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力就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起来,认识红色文化传播和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不足,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提高在把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觉意识。

然后,针对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孤军奋战、各行其是现象,需要增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战略意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加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学科建设。这是推进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学科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化了红色文化的资政育人功能”[4]的内在要求。以高校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或基地为依托,壮大红色文化研究队伍,推进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深人探讨红色文化形成发展规律,拓展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路径。第二,加强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理、方式和路径研究。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内在关系;探索如何打破现有教材体系,找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各门具体课程的切入点;探究如何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联动起来增强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育人方面的优势。

(二)推进教学改革,筑牢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

学校教育是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主渠道。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极为重要的途径,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的客观要求。

筑牢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需要重点抓好红色资源挖掘、教学手段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具体来说,第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尤其是特点鲜明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敢于解放思想,善于整体上熟悉和把握现有教材内容,厘清其框架与脉络,确保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针对教学重难点,并结合时政热点与焦点,大胆调整教材内容,大篇幅充实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题内容,着力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值得指出的是,在深入把握红色资源内涵、特点和优势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积极探索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内容体系。”[6]在选择红色文化资源时,应遵循契合性和真实性原则。契合性原则,即选择那些最契合教学内容,最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素材。真实性原则,即对收集到红色资源在细节上仔细加以甄别,查验,摒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保其准确、客观、真实。遵循适度原则。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或素材时,要遵循适度原则。例如,在播放红色文化视频片段时,一般三分钟到五分钟为宜,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也不得超过十分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一般以小型案例为主,且案例一般篇幅不宜太长,3-5 分钟之内即可介绍清楚。总之,只有把红色文化资源和素材有的放矢地穿插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方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二,全面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现代教学理念大力倡导探索现代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坚持立足于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坚持以学生为主、坚持引导启发、坚持‘激励- 建构’的方法论原则。”[7]进一步加强和推广专题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现场体验教学法、访谈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当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说教师就撒手不管。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仍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需要把讲授的主题、内容、重点告诉学生,并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以及开展备课。在学生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听众,并进行有效点评以及答疑解惑。课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回收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而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拿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第三,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更是对现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活力的有效补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协调配合,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手段和方式。首先,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墙”,充分彰显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制作红色文化宣传橱窗,张贴红色宣传画,广泛宣传体现本土红色资源特色和优势的革命历史、革命故事等。在教室走廊等地方悬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以及本土的革命英模画像,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在班级开设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专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精心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其次,发挥社团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专题团日活动。开展红色知识问答。利用重要纪念日契机,举办党史、国史知识竞赛能够使学生、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革命历史细节,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更多养分。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之际,举办宪法知识竞赛等。开展红色诗词朗诵。通过朗诵一首首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革命诗词让大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增强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如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通过组织学生朗诵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和杨靖宇、左权、吉鸿昌、赵尚志等革命烈士的诗词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选择经济、政治或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演讲活动。如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要战略成果,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中国制度优势”为题撰写演讲报告,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开展红色资源专题展览。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红色书画、艺术展览活动等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建设家乡、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是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好素材、好形式。再次,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现代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手段。“教育者必须重视网络的价值,借助网络的力量,探索网络渗透途径开展学生红色教育。”[8]综合利用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手段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加大红色文化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开辟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播专栏,定期推送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信息,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总之,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扮演的“濡化引导作用”[9],让学生在校园里能处处感受到浓烈的红色文化气息,从而增强其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与精神的洗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全过程,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之策。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重点在于抓好制度制定和机制完善创新等方面工作。具体来说,第一,制定更加系统完备的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法规制度。有制可依是制度建设的先决条件。针对红色文化传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分析,并尽早出台相关法规制度;对既有制度规定不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要予以废弃。第二,健全、完善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看领导重视不重视,看是真抓实干还是应付敷衍。高校党委要加强对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建章立制,分解任务,并落实好主体责任。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以及学生社团组织应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社会专业人士请进来和校内专兼职教师走出去相结合,加强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经验交流与分享。第三,健全、完善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创新机制。革命年代虽已渐行渐远,但革命年代留下的精神营养决不能丢弃。使青年大学生对形成于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并增强其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度是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客观要求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既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内容创新,更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方法手段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性。学校要搭建好相应的创新成果展示平台,“通过展示、评比、奖励、推广等形式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扩大其影响力。”[10]第四,健全、完善红色文化传播教育考评机制。把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到高校德育工作考核全过程,并适当增加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在德育整体考评工作中的比重。采取分散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等方式方法对党政群各部门推动大学生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举措和效果进行验收评估,并对验收达标的给予表彰;对不思进取,裹足不前,评估不达标的予以批评,并督促其进行改进。总之,就是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来推动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良好的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效应,打造富有特色的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效应。

猜你喜欢
红色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