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效果观察

2020-10-23 00:56缪静雯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血栓下肢静脉

缪静雯

(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深圳 518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静脉腔内的血液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所导致的静脉回流受阻,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极易引起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1-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具有疗效快、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推广应用。但是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肺栓塞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围手术期进行适宜的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3]。本文主要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106例介入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2)均实施介入治疗,术后尿激酶溶栓;(3)具备正常思维交流能力;(4)病程3个月内;(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原发性疾病;(2)患肢创面新鲜,活动性溃疡,急性动脉血栓;(3)精神障碍,妊娠和哺乳期患者。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18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5.3±3.9)岁,病程2~14 d,平均病程(12.67±0.43)d。病变部位:右下肢15例,左下肢38例。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5.3±3.9)岁;病程2~14 d,平均病程(12.54±0.39)d。病变部位:右下肢17例,左下肢36例。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2)指导患者合理膳食;(3)嘱咐患者术前及术后要规律作息,充分休息;(4)保持住院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5)劝说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鼓励。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治疗前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于对疾病缺少正确认识或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等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部分患者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进入死循环。因此,在治疗前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方法,给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指导及建议,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4-5]。(2)操作与治疗护理:溶栓药物要现配现用,采用注射泵连续用药,剂量根据患者血栓严重程度及体重等具体情况调整,6 h更换一次。静脉内局部用药可充分发挥药效,更换注射泵时排除空气,预防栓塞,监测患者凝血酶情况,每日比较双腿的差异,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6]。(3)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是否有渗血、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及时报告,采取抗炎、抗菌治疗。若敷料潮湿、松动、污染等要及时更换,注意留置导管的固定,若出现移位、扭曲、受压、脱出要及时处理。(4)饮食干预:结合营养科医生的意见,参照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主,适当补充水果,禁忌烟酒,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5)运动护理: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将下肢适当的抬高并做主动和被动运动,主要包括下肢屈伸、举腿运动和腓肠肌的功能锻炼,使其静脉回流通畅,促进血液循环,拔除溶栓导管24 h后即可下床活动[7]。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几类。痊愈:肿胀完全消失,下肢站立或活动时无胀痛,造影检查可见血管壁光滑且管腔复通,瓣膜清晰可见。显效:肿胀明显改善但站立或活动时下肢仍有轻度胀痛,造影检查显示管腔复通但仍然存在血栓,瓣膜模糊。有效:下肢肿胀有所减轻,站立、活动时下肢胀痛有所减轻,造影检查显示管腔仍有不通。无效:治疗后下肢肿胀未好转,胀痛无明显改善,或并发症发生[4]。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GQOLI-74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好[7]。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价,出院前采用我科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调查,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4 %,高于对照组的81.13 %(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2.2护理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问卷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提高更多(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75 %(P=0.008,χ2=7.102),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2.45 %,高于对照组的77.36 %(P=0.030,Z/χ2=4.711),见表4。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血管及周围组织疾病,患者血液发生凝结后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则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极有可能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是介入治疗[8]。围手术期护理人员护理方式不当,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的诸多因素均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9]。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操作与治疗护理、皮肤护理、饮食干预、运动护理等,其优势在于:(1)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密切关注,心理辅导的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并且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2)饮食干预、运动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真正配合治疗;(3)操作与治疗护理及皮肤护理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通过皮肤护理可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本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较常规护理患者临床疗效、GQOLI-74问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提高,说明综合干预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2.45 %,与李红艳等[10]学者研究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操作,患者机体也会产生应激反应,并且治疗过程需要使用抗凝药物,而治疗前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极易出现感染、出血、穿刺部位血肿、肺栓塞等并发症,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11]。本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77 %,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血栓下肢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