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芳蕊,王永福
(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内蒙古包头 014010;2.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的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如何正确诊断这类疾病仍然是难题。风湿性疾病的实验室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风湿性疾病实验室检验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掌握风湿病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更要了解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等临床基础知识。但传统的实习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死记硬背,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2019-2020年在风湿性疾病实验室检验教学实习中把案例分析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提升了教学质量。
1.1增强生物安全意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检验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实验室实习是检验医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的必要途径,在实习生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岗前培训,介绍本室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定要强调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向学生讲明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患者的各种分泌液具有潜在的传染风险,让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检验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遵守安全规则。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1],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不违规操作。
1.2加强质量控制培训 质控是自身抗体检测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质控意识,加强质控基础知识学习,熟悉质控前中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减少误差。风湿病自身抗体检测即有手工操作,也有半定量实验和定性实验,还会用到定量的自动化仪器。如抗核抗体谱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的质量控制取决于荧光载片的质量、检验人员操作过程、检验人员对标本荧光核型的判读,荧光强度滴度判断等多个方面,在抗核抗体谱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质控方面做到实验过程规范化标准化,检验人员定期培训考核,每次检测把阴、阳性质控品和样本一起检测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结果的准确和可靠。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质控理念深入学生的学习和日后工作中。
1.3加强理论知识培训 在实习带教中发现,学生普遍对风湿性疾病自身抗体的相关知识欠缺,实验操作时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进行具体操作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和梳理让学生全面了解风湿性疾病的分类[2],各类风湿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讲授风湿病主要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验项目[3-6]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明白每一项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如抗核抗体(ANA)不仅要了解其概念,检测方法,着重了解ANA临床意义。
1.4临床案例分析教学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深度融合 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选取经典案例为基本素材,教师引导和提问为辅。将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检验学和免疫学相关知识分析患者发生相应临床症状的发病机制,并与实验室检验结果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分析思考,强化各风湿抗体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这样环环相扣可以使学生在纯的理论学习中升华到实际的应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1.5学生的实习实践及课后考核 耐心示范各种检验仪器的操作流程、维护、保养、检验单审核等,讲解注意事项,要保证每个学生会熟练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切实掌握检测项目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步骤。夯实学生基础检验知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7,8],在未来的检验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建立与患者的桥梁,增强与医师和护士的交流合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9]。如所做检验项目需要的标本类型,采样注意事项,合格标本的判断,结果的解释等。考核评估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卷考核,PPT汇报等方式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学到的知识。
为了评估改进后教学方法的效果,随机选取2019年和2020年实习带教学生各20名,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评价,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学生对改革教学方法在满意度、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课程后的收获、学习积极性、课外资源的利用度方面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P<0.05),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方法效果比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教学实习是本专业学生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不断将本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过程。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是保证培养具备相关的基本职业素养、岗位就业技能等称职的检验技术人才的基础,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重点和核心。通过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不断补充和优化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索取者,让学生提前学习案例中检验人员的经验、教训,学以致用,日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