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贤
摘要:分层教学在当前教学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还是作业的设计都可以分层,通过分层的形式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分层;小学语文;构建;语文课堂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出来的,每个学生就像是一片特殊的叶子,他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并为其提供一个更为公平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自信。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能力,因此需要教师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无论是在课堂提问,还是在作业布置上都要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快乐学习。
了解差异,设立分层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人生来都是要有目标的,就像是箭靶和箭,没有找到箭靶子,那么你拉的弓就失去了价值。在教学中同样如此,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在分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设定分层教学的目标,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是不同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定分层教学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分成ABC三个梯度,A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B理解作者行文的结构和思路,把握情感渗透的句子内涵,在精读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批注;C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秘诀,拓展到指导自己生活。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同学逐层完成目标,不要强加给每个学生,完成到哪个层次就到哪个层次。这样一来,学生都会有所收获,产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关注好知识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就使学生的学习都可以有据可依。
善用提问,实施课堂分层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每节课中教师都要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吸引学生去关注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也要有梯度,不能任意将问题拋给学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使学生被问题吓的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使学生因为问题简单而倍感乏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等级性的问题。例如,在《带刺的朋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要积极设置符合每个学生心理需求的问题,在这篇文章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基础问题与思维提升问题,问题要呈现出阶梯性,A1文章讲述了几件事情?你能复述这些事情吗?A2把你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一下。B1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这些修辞在文章中具有怎样的作用?B2你能找到有关刺猬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吗?这些动作有何作用?C1刺猬聪明不聪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它的聪明呢?C2生活中也需要我们去仔细的观察,离开了观察是不能写出好的文章的,你能通过这些观察方法来描写一下其他的事物吗?
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点,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人公地位,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去做的主要事情,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全员参与,加强知识储备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当前很多教师都忽视了作业的作用,认为这只是一个补充环节,实效性不大。事实上,作业的精选和滥用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精选的作业可以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助力,而滥用的作业却只是课堂学习中的一个附庸,弃之也不可惜。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该力求唤起每个学生的完成兴趣。例如,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前作业,安排所有学生完成:搜集司马光的资料;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在课堂内容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分层来完成:第一层,可以是字词练习以及复述课文内容;第二层可以是有关课文的背诵以及资料的延伸和拓展;第三层是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训练,从断句、翻译以及诗词虚词的角度来设置一些题目,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比如,可以选择《称象》这个小短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探究欲望,题目设计应该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特点,不宜过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為学生打造一个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这需要每个学生的全情投入,而这种全情投入的情感需要教师去培养,分层教学恰恰可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文本从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力求使语文教师都能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更具科学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李祥容.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
[2]张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