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丽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肺炎是儿童及老年群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多由病原体感染所引起,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肺部啰音、气促等[1]。因儿童及老年群体免疫力较低,肺功能不全,若感染肺炎后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易紊乱机体酸碱平衡,出现低氧血症,进而发展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极易损伤机体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2]。目前,机械通气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主要手段,其疗效显著,但通气期间易产生较多痰液,增加呼吸道感染率,增加治疗难度,故治疗期间需实施护理干预,及时清除痰液,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气道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缓解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01~2019-03收治的108例重症肺炎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56~80岁,平均(67.54±2.26)岁;病程1~7d,平均(3.26±1.03)d。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为57~81岁,平均(68.48±2.32)岁;病程1~6d,平均(3.15±0.96)d。对比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3]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②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支气管哮喘;②伴有免疫系统疾病;③严重营养不良;④精神障碍。
两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抗感染及通气治疗等。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入院宣教,为患者家属讲解肺炎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其治疗期间注意事项;检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其基础用药;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予以鼓励等。基于此,观察组加行综合气道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规范病房环境:每天对病房内做消毒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对病房内定期通风,且检测细菌含量,确保空气流通,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确保患者舒适度;规定家属探视时间及次数。(2)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漱口液,减少口腔内细菌,防止口腔黏膜发生溃疡及感染。(3)排痰护理:监测患者咳嗽及咳痰情况,当其出现剧烈咳嗽或痰液较多时,应指导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轻拍其背部,帮助痰液排出;当患者病情平稳时,可结合其病情予以气管堵管治疗,治疗时间需保持于24~48h内,待无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时可停止治疗。(4)雾化吸入管理:于患者雾化治疗期间,将床头抬高至30°~45°,并轻叩其背部;雾化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用力呼吸,针对存在痰液无法用力排出的患者,可采用机器辅助排痰。(5)人工气道护理:对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于治疗结束后,按照医嘱及时予以吸痰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且观察痰液颜色、形状,若存在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处理;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需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并间隔1d更换一次管路;检测呼吸机气囊压力,确保气囊压力充足;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过程更换细化器内湿化液,防止细菌感染。(6)营养支持:告知患者家属,饮食需以高热量、高蛋白类为主,确保机体营养需求,必要可予以营养液静脉滴注;针对鼻饲的患者,鼻饲时需注意体位,防止发生呛咳事件,且于鼻饲后需保持原体位30min左右,并采用温开水对鼻饲管进行清洗,防止发生堵塞情况。
(1)记录两组护理期间肺部啰音、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2)于护理前、后,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mL检测两组炎症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介素-6(IL-6)含量,采用胶乳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血常规检测白细胞(WBC)计数含量。(3)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计算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总发生率=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肺部啰音、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两组护理前IL-6、CRP、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IL-6、CRP、WB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6.67%,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3.70%;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26)。
肺炎是指肺泡、远端气道等其他肺部感染性炎症,其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所导致,好发于儿童及老年群体[4]。因儿童免疫力较低、气道发育不成熟,老年群体身体机能降低,故其患上肺炎后,难将肺部分泌物及时排出,加剧病情发展,形成重症肺炎。相较于普通肺炎,重症肺炎影响性更大,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抗感染药物、机械通气等手段治疗重症肺炎,其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通气治疗期间易增加患者排痰难度,影响其正常呼吸,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
常规护理仅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提供基础用药指导,对其气道并无特殊护理,导致治疗期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气道堵塞等事件,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故其护理效果有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取代“以病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重症肺炎患者作为护理中心,根据其病情予以针对性的综合气道护理,进而确保患者护理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等不良事件,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表明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气道护理可加速症状消失,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综合气道护理对病房内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定期对病房做消毒、通风、细菌含量检测等处理可减少病房内感染机会,且确保温度、湿度适宜可提高患者舒适感;对患者行口腔护理,将其口腔内细菌及时清除可降低自身感染概率;对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予以排痰护理,可将呼吸道内黏液及时清除,确保呼吸道通畅,进而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且根据其病情予以气道堵管治疗,可加快症状消失,促进患者康复;对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并对呼吸机管路、湿化液进行定期更换,可有效隔离外来细菌,进而降低感染发生率,且对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及时将其管道内痰液吸除,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根据患者情况予以营养支持可确保其机体营养充足,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促进机体康复。由此可见,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气道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