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宇,李 军,韩秀红,朴松鹤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脑出血临床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患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可能与生活压力、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1,2]。脑出血具体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情况,疾病急且病情进展较快,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具体发病与血管老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有关,多于用力过度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高,同时预后患者多遗留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3]。目前针对脑出血情况,治疗以血肿清除为关键,可改善脑组织损伤状态,但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式,采取何种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比较了保守治疗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的作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现报道如下。
2017-01~2019-01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2组,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9~75岁,平均(62.23±2.9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30h,平均(17.13±2.44)h,出血量:30.41~70.22mL,平均(50.24±5.28)mL;试验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61.82±2.8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30h,平均(17.98±2.55)h,出血量:30.62~70.42mL,平均(50.84±5.09)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患者;(2)经由颅脑CT或者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3)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患者;(4)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9分患者[4,5];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代谢系统疾病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患者;(4)伴有精神病史或言语功能障碍史患者[6,7]。
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患者甘露醇(20%)(湖北多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079),用量为25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配合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079)治疗,用量为5~10mg/次,3次/d,持续给药5d,同时治疗期间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使用制酸剂,保护患者胃肠黏膜,并配合抗生素抗感染处理,昏迷患者给予鼻饲,保持营养供给,配合导尿管引流排尿;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进行颅内CT检查,确定患者血肿位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穿刺位置,穿刺点周围皮肤消毒,给予患者局麻,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穿刺,经由穿刺针置入引流管,使其达到血肿腔内,连接注射器,将液态部分抽吸,向内部推注冲洗液,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用量分别为250mL和5000U,每次使用4~5mL,彻底清洗,待排出液彻底清亮后注入血肿液化剂,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生理盐水,用量:1~2万U、2500U、2~4mL,引流管夹闭4h,随后开放引流,使用无菌敷料包扎,引流袋每隔3~4d更换1次,留针1周。
(1)近期疗效评估,参照GCS指数,显效:患者症状基本稳定,生命体征平稳,GCS评分≥14分;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改善,GCS评分9~13分;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进展,GCS评分<9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8];(2)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再出血;(3)预后质量评估,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参照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5分: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痊愈良好;4分:中度残疾,可独立生活;3分:严重残疾,无法自理,需照料;2分:存在睡眠周期和眼部活动,但长期持续植物生存状态;1分:死亡[9]。
采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69.4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36,n(%)]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19.42%(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36,n(%)]
试验组GOS评分痊愈良好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52.77%(P<0.05),见表3。
表3 两组GOS评分痊愈良好率比较[n=36,n(%)]
脑出血是威胁我国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因用力过猛、情绪激动等因素突然发病,病情进展快,病情早期死亡率较高,是老年患者致死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医疗术平不断发展进步,脑出血死亡率得以有效控制,但脑出血患者多伴有预后不佳情况,而出血量和血肿情况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因此临床治疗时应重视出血控制和血肿清除工作,但常规保守治疗此方面效果欠佳,临床上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近年来应用广泛,但具体治疗情况尚存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探究[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69.44%(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19.42%(P<0.05);试验组GOS评分痊愈良好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52.77%(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通常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0min内会出现血肿情况,发病2d后达到最大限度,颅内组织受血肿压迫,加大对颅脑的损伤,且损伤无法立即修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脑出血患者恢复,临床重视在血肿造成损伤前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改善脑组织缺氧情况,缓解对颅内脑实质的损伤,进而保护脑部神经,避免遗留后遗症问题。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可达到上述目的,且其具有创伤小、起效快、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够迅速将患者颅内血肿清除,减少血肿降解产物,缓解其对病灶的损伤,进而抑制病情恶化,改善患者意识障碍问题,缓解占位效应,避免脑疝发生,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同时治疗时使用尿激酶,能够提高生化酶活性,使得血肿液化,从而可以顺利被引流,进一步强化神经功能保护作用,避免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本次研究短期疗效、安全性和预后质量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与研究[11]结果一致,充分说明了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更理想,且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有效避免后遗症遗留问题。
综上,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安全性较高,且预后质量理想,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