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英,陈爱莲,胡京光
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是指经过充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休息、限盐限水、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仍不见好转甚至进行性恶化,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经到终末期不可逆转时[1]。RHF常同时兼有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出现持续性心率增快、顽固性水肿、少尿、肢端厥冷发绀、气促等症状,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RHF具有一定的疗效,但rhBNP仅适用于RHF短期静脉治疗,部分病人停药后症状易再发加重[2-3]。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由脏腑虚损所致,其基本病位在心,是由心气血阴阳虚损、血瘀水停所致[4]。养心生脉颗粒是由人参、麦冬、丹参、茯苓等多种中药组成[5],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功效,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养心生脉颗粒联合rhBNP治疗RHF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濮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RHF病人124例,入选标准: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符合中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有关RHF诊断标准[6];②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③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感染、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因素可引起急性死亡者;②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内分泌或血液系统等原发疾病者;③对养心生脉颗粒或rhBNP过敏及过敏体质者;④合并有肿瘤或精神异常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68.5±5.3)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8例,Ⅳ级44例;原发疾病:缺血性心肌病3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69.4±5.8)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6例,Ⅳ级46例;原发疾病:缺血性心肌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入组后均参照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7]进行规范化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如去除诱因、调整饮食习惯、合理氧疗及应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治疗,先予1.5 μg/kg的负荷量于90 s内静脉推注,随后以0.007 5~0.010 0 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泵入,维持72 h。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生脉颗粒(秦皇岛市山海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96),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续服用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如胸闷气促、运动耐量、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情况,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②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的变化;③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④测定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⑤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显著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2级;②有效: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1级;③无效:心力衰竭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NYHA心功能分级不变或增加[8]。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DD均异常增大,而LVEF、SV则异常减小;治疗后两组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F及SV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s)
2.3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 (±s) 单位:ng/mL
2.4 两组治疗前后6MWT比较 治疗后两组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6MWT比较 (±s) 单位:m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有2例、观察组有1例出现轻度低血压,对照组1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1例出现轻度头痛,经休息后好转。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HF又称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经过充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盐限水、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一般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仍不见好转甚至进行性恶化的心脏疾病。RHF病人常因心肌收缩力下降,SV及心输出量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SS)持续激活[9],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其对传统抗心力衰竭药物反应差,临床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慢性心力衰竭逐渐发展进入RHF阶段的病人逐年增多,RHF已成为心血管内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肽类激素,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当心室容积扩张或压力负荷增大时分泌增多[10]。BNP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效应[11-13]:①能够扩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并能抑制肾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起到利尿利钠的作用,降低心脏前负荷;②能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上的鸟苷酸环化酶受体(guanylate cyclase receptor,GCR)结合,起到舒张平滑肌、扩张动静脉的作用,降低心脏后负荷;③能够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阻断慢性心力衰竭病人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并延缓心室重构。rhBN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类新型药物,与心室肌细胞分泌的BNP具有类似作用。有研究发现rhBNP可改善RHF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LVEF,改善临床症状[2-3,6]。本研究中对照组运用rhBNP后,病人的心脏超声指标、血浆NT-proBNP及6MWT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8%,进一步证实rhBNP对RHF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学将心力衰竭归于“心悸”“水肿”“痰饮”“喘证”等病证范畴,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由脏腑虚损所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位在心,并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是心气血阴阳亏虚、瘀血内阻、水饮内停,而又以心气血阴阳亏虚为其本,瘀血内阻、水饮内停为其标[14-15]。治疗上应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养心生脉颗粒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牛膝、茯苓、泽泻、龙眼肉、郁金、木香等中药组成[16],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共为君药;丹参、赤芍、牛膝活血化瘀,茯苓、泽泻、龙眼肉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是为臣药;郁金、木香、佛手行气活血,助君药补气而不滞气,是为佐药;甘草益气并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全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等功效,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医治法[17]。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生脉颗粒,治疗2周后,病人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1%,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LEVDD、LVEF及SV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均<0.01),血浆NT-proBN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6MWT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说明养心生脉颗粒联合rhBNP及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能够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RHF的优势,能够更有效地改善RHF病人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口服养心生脉颗粒联合rhBNP短期静脉治疗,能够明显改善RHF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LEVDD、LVEF、SV等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浆NT-proBNP,提高6MWT,且临床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