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药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020-10-22 09:13毕颖斐王贤良赵志强侯雅竹赵国元毛静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理气中成药证候

毕颖斐,王贤良,赵志强,侯雅竹,王 聪,赵国元,毛静远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饮食的变化,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也发生了时代演变[1]。为较好地把握目前冠心病病人中药应用情况,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成员单位进行协作研究,开展了多地域的临床横断面调查。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共调查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上海、广西、四川、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1 986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014年11月。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2007年中国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3]”“2010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进行制定。

1.3 纳入标准 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至少具备以下1项):①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证实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有或无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复苏;②既往或当时有明确的ST段抬高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证据;③有明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史;④有明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风湿性心脏病、严重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血液病;②精神或智力异常,难以准确获取病情资料;③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地域分布:北京246例,天津507例,黑龙江52例,河南269例,河北89例,山东42例,上海152例,四川34例,广西100例,陕西488例,新疆7例;男1 075例,女911例;年龄33~91(60.37±9.59)岁;1 624例(81.77%)正在应用中药,362例(18.23%)未应用中药;1 624例正在应用中药的病人中,790例应用中药汤剂(48.65%),1 008例应用口服中成药(62.07%),1 216例应用中药静脉制剂(74.88%)。

2.2 中药汤剂(单味中药)应用情况

2.2.1 出现频次及使用剂量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790例应用中药汤剂,涉及单味中药309味,使用频率最高(≥20%)的单味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茯苓、赤芍、半夏、陈皮、桃仁、白术、瓜蒌、当归、炙甘草、党参、麦冬、黄芪、薤白、柴胡、枳壳、生甘草、五味子等;使用剂量较高的单味中药包括黄芪(22.41 g)、酸枣仁(22.14 g)、丹参(20.87 g)、太子参(20.56 g)。出现频次>100次的单味中药应用情况见表1。

表1 冠心病病人单味中药应用情况(出现频次>100次)

2.2.2 性味功效分类 按四气分类:温性单味中药应用4 033次,寒性单味中药应用2 860次,平性单味中药应用2 304次,凉性单味中药应用198次;按五味分类:甘味单味中药应用4 792次,苦味单味中药应用4 455次,辛味单味中药应用3 808次,酸味单味中药应用933次,淡味单味中药应用512次,咸味单味中药应用134次。

参考“十一五”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中药学》[5]分类方法,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应用2 173次,益气类单味中药应用1 407次,理气类单味中药应用1 189次,化痰类单味中药应用809次,清热类单味中药应用624次,利水渗湿类单味中药应用584次,滋阴类单味中药应用504次,补血类单味中药应用380次,消食类单味中药应用373次,安神类单味中药应用300次,平肝熄风类单味中药应用273次,祛湿类单味中药应用222次,温阳类单味中药应用187次,收涩类单味中药应用158次,解表类单味中药应用103次,泻下类单味中药应用54次。

2.2.3 关联规则分析 以最小置信度70%、最小支持度20%生成关联规则,共生成105条有效关联规则。其中最大前项数为3项,后项均为1项。最大规则支持度为38.73%,最大规则置信度为91.86%,规则支持度在14.05%~38.73%,提升度在1.03%~2.96%,说明生成的所有有效关联规则都较有意义。两味中药之间关联规则分析:仅以两味中药之间关联频度进行分析,以线条粗细表示关联频度大小,形成直观的关联网络图见图1。有效关联规则中前项为1项,后项为1项,即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有24条,结果见表2。三味中药之间关联规则分析:有效关联规则中前项为2项,后项为1项,即三味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有67条,结果见表3。四味中药之间关联规则分析:有效关联规则中前项为3项,后项为1项,即四味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有14条,结果见表4。

图1 两味中药之间关联网络图

表2 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

表4 四味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

2.2.4 口服中成药及中药静脉制剂应用情况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1 008例应用口服中成药,共涉及124种药品;1 216例应用中药静脉制剂,共涉及30种药品。常用口服中成药包括芪参益气滴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详见表5;常用中药静脉制剂为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详见表6。

表5 口服中成药应用情况

表6 中药静脉制剂应用情况

3 讨 论

“阳微阴弦”是张仲景对胸痹心痛病机的经典阐释,一项针对8 129例冠心病病人的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系统阐释了“阳微阴弦”的现代内涵,其结果显示,冠心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型,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同时可兼见阴虚、气滞、阳虚等证候要素,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最多见[1]。本次中药应用情况调查,按功效分类,活血化瘀类中药2 173次,益气类1 407次,理气类1 189次,化痰类809次,清热类624次,利水渗湿类584次,滋阴类504次。活血化瘀类中药与益气类中药最为常用,以药测证,提示血瘀证与气虚证最为常见,这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此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在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往往加用理气药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功,补气的同时加用理气药可使补而不滞,故理气类中药出现频次也较高。化痰类中药出现总频次虽不及理气类中药,但出现了诸多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如茯苓、半夏、陈皮、瓜蒌等皆属此类,临床应用广泛;化痰药与清热药常相兼出现,提示痰浊证多属热痰,化痰同时常投以清热之品。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关联度较高的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之间,以及活血化瘀类与化痰类中药之间,显示了痰和瘀之间的密切关系,临床常相兼出现。在中成药应用方面,目前中成药主要以活血化瘀类为主,也有益气类、养阴类、温阳类,品种虽不少,但应用比较分散,能够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的药品并不多,且目前药品种类尚不能完全覆盖所有常见证候类型。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纳入调查的病例,北方明显多于南方,存在一定的地域偏倚。另外,调查病例均来自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病人群体的选择对结果也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理气中成药证候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