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妇幼保健院(336400)黄自力
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336400)冷箐华
女性在生产时会因为多种原因无法完成自然分娩,临床首推的方式为剖宫产,为顺利分娩,会在术前为产妇实施麻醉,芬太尼腰-硬、麻醉二者联合在一起麻醉效果良好,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1]。为研究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院特选剖宫产产妇实施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60例剖宫产产妇;选取时间:2016年5月~2019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3~43岁,平均(33.14±3.2)岁。观察组年龄20~40岁,平均(32.58±2.5)岁。经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附表 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附表 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组别 心率(次/分) 血氧饱和度(%) 平均动脉压(mm 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9.33±5.0 79.46±4.8 97.23±1.2 97.46±1.6 79.99±11.1 77.23±12.0对照组 79.46±6.0 86.13±9.3 97.46±1.6 90.56±3.2 82.66±10.4 72.18±8.6 t 0.091 3.491 0.630 10.563 0.961 1.874 P 0.464 0.000 0.266 0.000 0.170 0.033
1.2 方法 使用的麻醉药物为盐酸罗哌卡因(0.5%)(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78,规格:10ml:75mg),实施麻醉时,为剖宫产产妇取左侧卧位,使手术创面与地面保持平行,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针行蛛网膜下端,直到看到流出清澈的脊液就算穿刺成功。确定穿刺成功后,帮助患者对体位实施更换。等患者麻醉的效果全部消失后加入0.75%盐酸罗哌卡因来维持麻醉。观察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剂量以10mg为主,对照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的药物剂量需保持在15mg。注射完成后将观察组产妇的体位变换为仰卧,随后观察产妇的心率与血压指标,若产妇的收缩压较小时为产妇使用适量的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8,规格:1ml:0.05mg),对照组的产妇也变换为仰卧体位,观察产妇的收缩压较小时,为产妇使用适量的麻黄碱(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8,规格:2ml:0.1mg)。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指标有: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应用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存在明显差异。
对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麻醉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更加稳定;反观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够稳定。麻醉后,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见附表。
临床上对无法自然分娩的产妇常会选择剖宫产。剖宫产属于一类有创治疗方式,手术需以母体和婴儿的安全为主,手术开展之前对麻醉的要求极高。盐酸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麻醉剂,划分在酰胺类中,麻醉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在局部手术麻醉中得到较高的应用,不会抑制母体与婴儿正常的循环系统[2]。采用剂量比较小的盐酸罗哌卡因对产妇实施局部麻醉时,通过硬膜对产妇注射相应的药物后,就会导致产妇的蛛网膜下腔具备较大的压力,促使其向两端逐渐扩散。药物到达人体的体内后,其效果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机体容易对药物产生代偿性,保证血压值处于稳定状态。
总之,为剖宫产的产妇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麻醉,临床效果良好,不仅不会对产妇的麻醉效果造成影响,还会使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得更加稳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