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相关危险因素

2020-10-22 09:27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冀攀李现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瓣膜病瓣膜左心室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冀攀 李现杰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约为2.5‰~3.2‰,该症可引起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心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多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但对于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其手术风险相对其他类型心脏瓣膜病的风险较大,术后早期存活率较低[2]。对此,本研究将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实施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从而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8~68岁,平均(43.2±3.8)岁;病程1~35年,平均(5.8±0.6)年。经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52例,心房颤动37例,室性早搏31例。病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8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3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3例。

1.2 方法 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死亡情况,及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同时,采用Office Excel工作表进行归类统计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对术后危险因素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附表1 术后早期死亡的Logistic单因素分析

附表2 术后早期死亡的Logistic多因素回顾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对术后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后,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情况 在本研究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术后早期死亡率为6.7%,并发症率为77.5%。体外循环时间(104.51±25.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0.93±21.42)min。

2.2 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NYHA Ⅳ级、病程>10年、术前LVEF<40%、双瓣膜置换术、同期合并其他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0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0min、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引起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详见附表1)。经Logistic多因素回顾分析显示,年龄>50岁、病程>10年、术前NYHA为Ⅳ级、术前LVEF<40%、体外循环时间长、双瓣膜置换术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见附表2。

3 讨论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是一种病情严重、心功能差、死亡率较高的心脏瓣膜病,主要是因主动脉瓣膜或二尖瓣关闭不全,致使左心室负荷不断增高,并引起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张力升高,最终引起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心室壁增厚及心室结构发生改变[3]。对此,临床针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多主张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但相较于普通心脏瓣膜病,其手术风险较高,术后短期内易引起患者死亡,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往往影响手术治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4]。因此,明确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指导手术治疗、预防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手术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的术后早期死亡率为6.7%,并发症率为77.5%。结果提示,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术治疗存在早期死亡风险,且术后并发症率较高,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居多。对本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病程>10年、术前NYHA为Ⅳ级、术前LVEF<40%、体外循环时间长、双瓣膜置换术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可控的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预防和排查,如针对心功能较差者,术前应积极给予营养心肌治疗,以改善患者术前心功能,尤其对于术前NYHA为Ⅳ级者更需注重心肌保护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多伴有左心室功能不全,但因心脏自身代偿机制,可使LVEF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然而实际上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已经发生减退,因此临床应积极完善术前心电图检查,尤其对术前存在心律失常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方案,对术前存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者,应予以正性肌力药,增强患者心肌收缩力,并建议对于此类患者应在术前LVEF<40%之前及早开展手术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术中应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尤其对于术前LVEF较低、心功能较差、心肌损害较重、循环不稳定和病情危急的患者,需于术中及时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同时可采用低温含血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肌,为停搏心脏提供充足的氧及底物,是心脏停搏于有氧缓解,充分保护心肌,改善灌注后心肌功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术后早期死亡的风险,因此临床需对患者于术前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考虑患者基础情况,如年龄、病程、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等,并在术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以保护心肌,防止心肌出现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相关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尽可能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猜你喜欢
瓣膜病瓣膜左心室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烂”在心里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