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523000)袁红 马烈 陈伟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及可逆性等特点。临床研究表:对于TIA持续发作数分钟患者,30min内即可完全恢复;而对于超过2h持续发作患者,多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1]。而不明原因短暂性缺血发作则是由于静脉血中含有的活性物质或微栓子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逆行进入左心动脉系统。因此,加强不明原因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右心学造影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安全、无创、可重复性强的优点,但是在不明原因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研究较少[3]。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在不明原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期间治疗的不明原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18~80岁,平均(43.69±8.91)岁。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设为对照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18~80岁,平均(44.11±9.63)岁。两组入组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完成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PFO),参考左心室在3个心动周期出现来从右心房的微气泡信号≥5个作为诊断依据。(1)仪器与设备。Philips EPIQ 7C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为X5-1。(2)造影剂:手动或声振制备微气泡混悬液:生理盐水90%+空气10%,迅速震动约20次,“弹丸式”注射。(3)被检测者准备:①吸气:胸压升高达40mmHg(Vmv下降>10%或IAS向左摆动);②憋住:持续约8~10秒(使静脉淤血/压力达一定程度);③结束:腹部再加压+把握好造影剂注射和憋气结束时机(RA充分显影时);④次数:静息1次,辅助动作下3~5次。(4)操作:采用谐波成像,谐波成像检出微泡。参考左心室在3个心动周期出现来自右心房的微气泡信号≥5个作为诊断依据[4]。
附表 两组右心声学造影结果比较[n(%)]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右心声学造影下阴性、少量分流、中量分流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量分流、阳性患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不明原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塞、心脏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有关,临床多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单眼视力障碍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临床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短暂性缺血发作存在紧密的联系,且多数患者伴有卵圆孔未闭。从大的角度来说,卵圆孔未闭是间隔原发隔和继发隔不完全引起的缝隙样结构,导致机体分流类过少或无分流,造成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右心声学造影在不明原因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5]。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右心声学造影下阴性、少量分流、中量分流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量分流、阳性患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右心声学造影用于不明原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帮助患者确诊,利于患者恢复。右心声学造影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弥补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局限性,利用造影剂能提高检出率。本研究中,患者检查时以生理盐水、空气作为微气泡造影剂,具有检查方便、无痛苦等优点,适用于各年龄段,能准确的显示心脏右向左分流信号。国内学者研究表明:肺循环右向左分流是脑卒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最新研究表明:肺循环右向左分流除了肺动静脉畸形外,亦存在肺内的小生理性动-静脉通道,但是在正常状态下开放相对较少或不开放,仅当机体处于缺氧、剧烈运动时才开放。但是,本研究中右心声学造影临床使用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查时仅观察1~3个心动周期,忽略了肺循环引起的右向左分流,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右心声学造影技术方便、简易、实惠,可明显提高不明原因TIA,特别是年轻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对二级预防治疗的临床决策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值得在本领域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