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语境下中国民歌的翻译
——以河南民歌的歌词为例

2020-10-22 06:55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
关键词:衬词号子山歌

杨 洋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我国领导人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作重点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其提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由于沿线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和语言,因此,各国之间的交流不可缺少的就是翻译环节,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活动也离不开文化。那么,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语境下,让中国民歌走向世界?本文以河南民歌歌词的翻译为例,通过自己的翻译实践,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陈述。

一、河南民歌文本分析

河南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来源于人民的生活,真实反映了河南人民生活的苦与乐。河南民歌的主要形式有小调、山歌、号子等,它们的歌词简洁朴实,淳朴自然,歌声高亢豪迈,通俗易懂。笔者选取了由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省)编选小组编纂的《河南民歌选》(出版时间:1980;出版社: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省)编选小组)中的部分歌曲进行了翻译,翻译之前,笔者对翻译文本进行了分析,包括文本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河南民歌选》共分为三个部分:传统民歌、各个时期革命民歌和建国以来新民歌。它主要包括了从封建社会开始,经过鸦片战争时期人民的困苦生活,再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奋起反抗,到最后新中国建立,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的生活期间的民歌。在这本《河南民歌选》中,包括各种民歌形式,有河南地区流传最广、蕴藏最丰富的小调,如《去拜年》《长工调》等;借自然景物或生活现象抒发情感的山歌,如《编花篮》《对歌》等;以及在人民劳动生产中直接产生的劳动号子,如《打夯号》《老两口》等。河南的三种民歌类型(小调、号子、山歌)的语言各自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分析如下。小调:来源于河南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简单明了,容易让人接受,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普及性,体现出河南地区人民淳朴、豪爽的性格。号子: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其音乐具有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音乐性格坚毅、粗犷,歌唱的方式是一领众唱。山歌:是河南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内容广泛,结构短小,其曲调具有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的特点。通过综合的分析比较,笔者发现,河南民歌的语言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语言通俗易懂,方言成分居多;(2)歌曲中的衬词较多;(3)歌曲中使用起兴的修辞手法较多,独具抒情效果。

本文以《河南民歌选》中六首民歌的英译为例,分析每首民歌及其语言特点,如下表:

歌名/地区 题材 语言特点《胡八扯》/遂平县 小调 简洁朴实,通俗易懂《尼姑思凡》/新乡市 小调 淳朴自然,平易近人《打夯号》/固始县 号子 方言较多,高亢豪迈《老两口》/开封市 号子 语言精练,坚毅粗犷《编花篮》/洛阳市 山歌 贴近生活,生动细腻《对歌》/桐柏县 山歌 结构简练,朗朗上口

二、歌词翻译的原则

歌词翻译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传情达意型;另一类是可唱型。以传情达意为主的翻译,主要应用于对外交流的文字性材料或是视频材料的字幕。其特点是在翻译歌词内容上尽可能忠实于原作,语言行文上保持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同时,译文的文体特征也基本符合原文歌词。在这种标准下翻译出的歌词能够从基本含义、情感含义、文体风格含义方面再现歌词的风采,但是,其在音节数和节奏上未必能和原词保持一致。第二类歌词翻译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要求音节数和节奏与中文保持一致,译文尽可能押韵,还要考虑歌词是否适用于高音区或低音区,以及如何处理在歌唱时所出现的张口音和闭口音等问题。

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译文歌词的节奏、音节数、押韵以及音节的发音等歌唱的元素,因此,在这一标准上进行的歌词翻译不具有可唱性。这是因为本文的翻译主要以跨文化交际或是中国歌曲演唱的字幕翻译为主,因此,以第一类歌词翻译作为标准,暂时不考虑其可唱性。之所以不考虑译文歌词的可唱性有以下两个原因:(1)西方歌剧、音乐剧或者歌曲等在国内大部分都使用原文演唱,鲜有翻译成中文演唱的例子,这主要考虑到歌词在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后可能会损失掉许多民族特色、文化信息等;(2)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来说,他们习惯于使用原文演唱,并不习惯使用翻译后的语言进行演唱,因此,在将来的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的民歌也很有可能会由外国人使用中文进行演唱,而不是使用翻译后的语言进行演唱,这也是强调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三、翻译策略

由于本文的翻译主要用于对外交流中的视频字幕,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上的准确性。

(一)衬词的翻译

衬词是河南民歌中十分典型而又非常普遍的形式,衬词主要有两种翻译方法,一是音译,二是用英文的语音。衬词是连接前后两句歌词之间的话语,多为一些形声词、语气词、称谓词,起到烘托的作用,如“呀”“依嗨”“哟”“那个”等。由于衬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多表达歌曲的整体气氛,但又是河南民歌的特色,所以在翻译中采用音译的方法较多。

例1:摘 摘 摘牡丹,三朵 两朵 摘一篮,牡丹花儿多娇艳,姑娘见了好喜欢,哎嗨哎嗨好喜欢,五彩缤纷齐争艳,齐争艳那个哪哈依呀嘿。(《编花篮》)

Pick,pick,pick peony,three or two are in a basket,peony flowers are so lovely,the girls smile when they pick it,ai- hai- ai- hai- when they pick it,they are so colorful to compete, competing a- he -na- ha- yi- ya- hai.(From“Making a Flower Basket”)

例2:大家伙儿一起抬(呀),(嗨呀)!石夯飞起来呀,(嗨呀)!(《打夯号》)

All hands lift(ya),(hi- ya)!The stone tampon flies,(Hi- ya-ya)!(From the“Work Song for Ramming”)

例3:老婆子(呦咳呦嗬)你听好(来个呦 呀喂呦嗬)!千万别跟人家跑(呦嗬嗬嗬)。老头子(呦咳)你听真(那个呦嗬嗬)!奴家不是那种人(啊嗬嗬喂咳呦)。(《老两口》)

My wife,(You- ke- you- he)Listen up(Lai- ge- youya -wei- you- he)! Don’t ever run away with anyone else(You- he- he- he- he- he).

My husband,(You- ke) Listen seriously(na- geyou- he- he)! I’m not that kind of person (A- he- he- weike- you)(From “The Old Couple”)

《编花篮》是“九莲灯”的代表曲目之一,被广泛传唱,其清爽朴实的歌词,明朗欢快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河南韵味。以调式音开头和结尾的音乐形成首尾呼应,调式五度音也是旋律骨干音,偏音的运用具有中原音乐色彩。此曲有大量的衬词,主要靠运“腔”来体现河南音乐所特有的“语言魅力”。

(二)专有名词的翻译

专有名词在河南民歌中较多,比如人名、地名、节日名等,翻译专有名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首写字母大写;第二,传递真实含义;第三,立足于原语含义。

例4:大年(那)初一儿,立罢了秋,割(了)这大麦(那个)都种豌豆。《胡八扯》

On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 autumn has begun, people harvest wheat then grow peas.(from “Nonsense”)

该选段中,“大年那初一儿”是节日名称,指的是“大年初一”,故译为“On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立罢了”为河南地区的专有词语,指的是完成时的意味,故译为“……has begun”。

例5:尼姑坐在庵堂,杏花(儿)开放,背地(儿)埋怨我的爹娘,他不该将小奴我(呀)舍于庵堂。《尼姑思凡》

A nun sits in the Buddhist Nunnery with apricot blossom,but secretly complaining her parents sending her there. (From“A Nun Thinking of Secular Life”)

“尼姑”是指出家的女性,译为“Nun”。“庵堂”属于专有地点名词,是指“尼姑庵”,是仅有女性出家人常住的小佛堂,译为“Buddhist Nunnery”。“爹娘”指父母,但具有方言色彩,因此译为“ma and pa”。

(三)特殊方言的翻译

河南民歌歌词淳朴,之所以通俗易懂,是因为大量使用了方言以此展示地域特色。对于特色方言的理解,首先要通过田野调查或咨询当地人,弄清楚方言词汇的具体含义,然后再进行翻译。意译是处理方言词汇的最佳方式。

例6:水牛过河不脱脚(呀),老鳖过河围(呀)沙窝,鲤鱼过河摆大浪(哎),长虫过河头(哇)仰着。(《对歌》)

The water buffalo crosses the river without taking off its shoes (ya),the turtle tucks cross the river by tucking himself to the shell, the carp crosses the river in great spray(ai),the snake crosses the river(wa)with its head raised.(From“Antiphonal Song”)

歌词“不脱脚”是“不脱鞋”的意思,“老鳖”和“长虫”是河南的方言,意为“乌龟”和“蛇”。此处的方言词汇,意译能够正确表达其含义,译文中用平行结构,再现了汉语的排比,基本达到了文体对等。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民歌走出去”不仅需要培养广大的音乐翻译工作者,熟知西方读者对中国这一异域形象的审美需求,还要传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只有通过文化“走出去”,传播中国好故事,才能够更好地夯实中国与其他国家“互联互通”的心理基础。跨文化翻译道阻且长,笔者将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为中国民歌“走出去”贡献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衬词号子山歌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山歌还要妹起头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山歌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开山号子喊山歌
苗山歌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