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0-10-21 13:48邢霞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方法体验式体验

邢霞

摘 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式,而在小学音乐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要有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那么聆听就是一种体验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 “体验”随处可见以及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利用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而有兴趣的参与到课堂音乐学习的实践中,本文着重写出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一些实践方法和“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实践方法;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固定于早以往的教学模式,例如介绍作曲家、介绍作品、识谱、一句一句教唱......这样的模式几乎现在都可以发现,完全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没有思考,一味的被灌输。这样的教学怎能培养出学生与之音乐相关的能力。而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强化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什么是音乐核心素养,就是艺术性的音乐制作和专业的音乐聆听涉及一种多维的、相关的、连贯的、生产的、开放的和可教育的认识,这就是“音乐素养”。因此若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而“体验式”教学就是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亲身体验,用耳朵、眼睛、身体、双手、双脚、甚至内心等各种感官感受音乐的律动感、旋律走向、和声效果、情感表达等等音乐之美。围绕此主题,本文通过几个实践案例体现“体验式教学”的作用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音乐教育体验必须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好合理的体验活动的教学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充分参与,要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要让学生有精致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中的“叠加”

音乐教学的活动过程其实就是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多重的一个“叠加”过程。因此“体验式”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不断深化,从硬性的肢体体验到内化的情感体验再到音乐素养获得的能力体现。这是一个不断深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案例:人音版 四年级教材《乒乓变奏曲》聆听曲

第一步、节奏的体验,老师带领生做节奏律动, 学生分为四组体验拍击不同的节奏,每一组都是前一组节奏的“叠加”

第一组  拍手X -  X -

第二组  踏步X X  X X

第三组  拍腿XX XX  XX XX

第四组唱ta ta ta ta XXXX  XXXX XXXX XXXX

第二步、老师在学生节奏和声的正确把握下“叠加”音乐作品的旋律。用铝板琴敲击主题旋律。(在律动到旋律的叠加下一定是再学生四组配合融洽的基础下)

老师提问:刚才的律动有没有节奏、速度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叠加”的体验活动中发现,音乐旋律的节奏和速度都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对节奏速度变化的一种亲身体验。)

第三步、老师在以上简单的“师生和声”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和体验了节奏和速度的变化之后“叠加”用钢琴弹奏音乐作品。

学生围着老师用眼、耳的感官直接体验作品的变化。

老师提问:乐曲的主题旋律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变化了几次?5次变化是否能简单说说。

第四步、老师和学出一起写出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A A1 A2 A3 A4 A5

第五步、老师讲解变奏曲。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简单的节奏和速度变化之后,通过直观的演奏方式,让学生的眼睛和耳朵直接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变化,从而获得音乐知识的概念。)

(二)“体验式”教学中的“创编”

案例:人音版《打花巴掌》演唱曲

老师带学生玩儿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爱画画;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

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基础上,老师改变儿歌,改为《打花巴掌》。

学生跟着《打花巴掌》的节奏继续拍手玩游戏。

在學生跟唱和学唱之后的基础上,开始创编。比如拍手游戏可以是三人拍、围成圈拍、站成两列拍、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游戏,但不管是怎么拍击都是要与歌曲的节奏一致。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就是围绕学生编创游戏,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基础上不断拍击节奏,体验歌曲的节奏和律动感,从而熟悉歌曲旋律,并很好的演唱歌曲。)

(三)“体验式”教学中的“合作”

案例:人音版 三年级教材《春》聆听曲

这首音乐作品是一首回旋曲式的作品,结构如下。

A     1     A    2      A     3     A    4     A

主题 插部 1 主题 插部 2 主题 插部 3 主题 插部 4 主题

如何更好的把这个作品通过学生的体验来让学生感受到它每一个结构的意图和内涵呢?首先就是让学生在一次聆听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发现老师用了哪些不同的律动和道具表现作品。

插部一 鸟语花香  小提琴一连串颤音符模仿群鸟啼鸣

老师可以设计这段插部听到小鸟的提琴声时,一位学生扮成小鸟在教师“飞”。

插部二 微风拂泉  流水淙淙  十六分音符表现富有诗意

老师可以设计这段插部用多个学生用围巾道具,以不同的方式表现此感受。

插部三  乌云笼晕 电闪雷鸣  乐队低沉同音重复 三连音

老师可以设计这段插部学生用打鼓和身体颤抖的方式表现此感受。

插部四  雨过天晴  回归愉悦的春天

老师可以设计这段插部学生自我体验以上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体验”教学需要每个孩子的合作,音乐顺序出现的不同,学生的表演角色出现的顺序也不同,因此需要学生高度的聆听和判断。)

三、“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处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还能够利用教师的讲授内容,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够将学习中的难点,及时地向学生或者教师进行反馈,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在培养学生的音乐习惯、学习态度、最重要的音乐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还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自身的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音乐作品的解读

1.正确探寻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对一篇音乐作品而言,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及内心活动,都是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完成的。只有深入文本,挖掘作品中的各音乐要素,才能更合理更精细的设计出符合音乐作品的体验活动。

2.寻找音乐作品的独特性

教师要有独特的音乐审美能力,抓住作品的独到之处,一节课不可能涉及全面,而是要有一个侧重的体验点,是节奏的变化?旋律的走向?乐器的音色?结构的判断?取其作品中最有特色的点来让学生体验。

3.音乐主题作品的整合

教师只有对音乐作品有足够的认识和领悟,才能有更理性更广阔的思维设计体验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度的体验和感受音乐。

4.对学生体验的换位思考

讓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就一定要站着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音乐体验活动,思考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体验参与度。

总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终身兴趣,是音乐教育人的终身责任,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我们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让我们在“体验”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验”教学中帮学生收获对音乐的感知、审美能力;在“体验”教学中体会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存在感。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美国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实践方法体验式体验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实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