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既要重视语言的输入教学,又需要重视语言的输出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入手,分析并研究如何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增强。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读写结合;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张哲杭,长沙市长郡中学。
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读写几何的重要性,并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 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写作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相应提高。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能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教学,将写作和阅读完美结合在一起,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将阅读中渗透写作,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內容,掌握文本中隐藏的文化知识等,借助写作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该单元中有两篇小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以第一篇短文稳住,逐步渗透第二篇短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首先,学生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第一篇短文的逻辑,然后再去分析第二篇短文,总结出该类型文章的写作内容和书记许;其次,学生需要将第一篇短文中的内容复述出来,锻炼思维能力,为接下来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再次,学生需要仿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型,逐渐积累更多的写作知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后,学生需要认真思考几个问题:What is the reason for the break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in the passage?学生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在布置该节课的写作话题,即“How do you think we should get along with our friends?”
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同步提升,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二、 扩大学生阅读范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更多的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而这一过程也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风俗习惯等,积累更多的写作技巧、语法、词汇等,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Growing pains”这一课时,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Growing pains”的内涵,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小片段或小故事,带领学生阅读这些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这本书,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书虫系列的图书,让学生能阅读到正宗的英语。在课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英语文章、书籍、报刊等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积累的内容整理出来,并写下自己阅读的感受和得到的体会,以此锻炼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
三、 注重以写导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读写结合的教学不仅需要实现“以读促写”,还要实现“以写导读”。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恰当的写作任务,分析并研究写作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创设恰当的写作任务、写作话题,明确学生阅读的方向和目的,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针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写作话题,学生可以通过教辅材料、课文内容等搜集写作素材;针对一些较为困难的写作话题,学生需要借助网络、报纸杂志等搜集写作素材。
其次,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需要根据文章类型的不同,为学生讲解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讲述不同文章的不同布局方法,可以运用到句型和语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是短期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能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带领下,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照士.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83+96.
[2]邱爱娇.英语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