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社会教育

2020-10-21 21:11罗红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教育

罗红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涉及知识面较广,但核心目标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社会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中感恩社会教学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教学应该结合教材挖掘相关素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感恩意识形成,使之内化为品德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感恩社会;教育

纵观当前小学生品德现状,很多学生自我意识为中心,感恩意识淡薄,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切身体验到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感恩社会为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活动中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也可以创设社会生活情境,给学生创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养,通过自身实际行为来感恩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观察社会,体会生活,萌发感恩社会的情感

让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由此产生认同感,从而萌发感恩社会的情感,提高品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社会给予了他们恩惠,并为他们提供健康活泼快乐成长的环境。比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时,首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平时的吃、穿、住、用、行、学习与娱乐等基本保障与那些人有关呢?能将你的切身体验通过图片展示出来吗?选择其中的一点,观察并记录他们一天的工作情况,并与同伴分享。针对以上设计的问题,学生初步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他人密切相关。

以上述活动为基础,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材料,所介绍的内容也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不仅能够完整描述自己看到的,而且还能够实现情感共鸣,对交流的内容有很强的认同感,并自然而然地形成共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帮助,我们应该感恩社会,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感恩社会的情感,这是感恩社会的意识的基础。

二、深入生活,受恩于社会,增强感恩社会的强烈意识

深入社会,引导他们走进社会生活,并在实践生活中感受社会为他们提供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逐步增强感恩社会的强烈意识。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他们感受到生活中伟大祖国的怀抱中温暖,在其他媒体上了解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还生活在贫困与动荡之中,而我们的学习环境如此安定,生活如此幸福,不仅要认真学习,更有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通过对比等方式,他们感恩社会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感恩社会的意识也会初步萌芽。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变化》时,这一节教学内容学生感受深刻,在平时的观察与阅读其他相关历史资料时,他们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家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还在实践调研中组织了“农村巨变家乡行”的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果好。对于引导学生参与“家乡变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走进工厂,拜访当地的养鸡、养猪专业户等方式,从他们实践调研中得到结论,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学生看到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一座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工厂、一条条宽阔的柏油公路,再想想过去低矮的泥墙草房、昏暗的煤油灯等,不仅感慨万千,还增强学生的感恩社会的强烈意识。

三、融入社会,强化感恩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观察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融入社会生活,激发感恩社会的三部曲,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高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因此,与学生课堂讲感恩不如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生活,参与社會生活实践活动,并增强历史使命感,从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一切是社会给予的,在社会的帮助下获得的,他们不仅有了感恩社会的意识,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衣食的来源》这一节时,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参与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移栽油菜,收割稻子等实践活动时一边聆听,一边参与,感受生活的艰辛,懂得了“粒粒皆辛苦”,他们累了便观摩农民示范移栽油菜,收割稻子,看起来农民伯伯劳动起来很简单,但自己实践操作中不易,并非常累,学生却问题百出,通过农民伯伯的耐心指点,终于非常困难的完成了劳动任务,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兴奋与喜悦呈现在脸上。劳动带来了快乐,也感受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总之,感恩社会,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当然,感恩社会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长期的教育活动才能养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并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生活平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增强感恩意识,强化品德素养,使之健康快乐成长,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陈梅.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01).

[2]张秀琴.浅析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考试周刊,2017(57).

[3]刘振华.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知识文库,2018(2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教育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