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宇 秦颢馨
摘 要: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且属于人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因此,充分发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实现教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高校德育
1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注重学科德育,课程思政。”[1]这是第一次将“课程思政”写入中央文件。
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课程是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公共必修课之一,具有课时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此外,大学英语课程属于人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阵地,具有很强的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塑造功能。因此,将“课程思政”元素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必要。
2.1 批判性思维与国际视野元素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更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国际视野的拓展。我国四书之一《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所强调的就是批判性思维。对于拓展国际视野,大学英语课堂是中西文化思想交锋之地,是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学生的主阵地。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授课内容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国际视野元素。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排多以具体话题为单位,在探讨具体话题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各抒已见,在思想碰撞中学会批判地辨证地看待问题。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向学生阐明语言知识背后所隐含的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知识,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用国际眼光来重新审视我国现状。
2.2 中国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大学英语课堂属于中西思想文化碰撞的前沿之地,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文化,极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甚至会出现盲目崇洋、数典忘祖的现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纳入中国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迫在眉睫。大学英语教材所选用的课文多选自英语国家的报刊、名著等,因此其隐含的往往是西方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教材的选用,近几年出版的新教材已经开始关注中国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纳入。例如,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尤其关注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对比,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会有相应中国文化的输入。再如,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中加入了中国国情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翻译练习。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知识及技能,而且有利于培養其利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除了教材的选用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课外读物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纳入中国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例如,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文化读本》和《中国文化概况》等英文读物,积极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英语写作、演讲以及辩论比赛。
2.3 道德品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归根到底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把德育放在了关键位置,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此外,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从教材内容和德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层面和相关程度两个方面,挖掘道德品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元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补充课外读物的方式,增加与德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相关的内容。[2]
3 结语
想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的育人功能,就要把语言学习、文化灌输以及价值引领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掘能够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润物无声。能够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元素绝不仅限于上述内容。总之,能给学生思想上带来正能量的元素都属于“课程思政”元素,都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实现“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7-9-25(1).
[2] 张雪珍,赵学延,苏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 2018(1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