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芳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期,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概念教学活动进行分类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应该从概念的产生,再到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以及巩固理解记忆,做好全面的部署与引导,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数学学习思想,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有效强化个人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分类活动;设计研究
引言:
数学本身就富有较强的逻辑性、缜密性的特点,而概念本身作为一种抽象性的知识条件,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相关知识探索阶段常常会面临诸多的困难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了解學生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优化设置起来,确保各类概念知识内容的教学效果,实施分类活动的设计与应用,不断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形式
数学教师应该在开展概念教学指导阶段,了解学生思维特点以及行为意识的基础上,会发现不少概念类的知识内容都是与小学生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且教材内容设置阶段多半会考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由此概念相关的知识讲解在不同学段的表现形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具体的概念教学活动的分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述类的知识内容,这部分概念的展现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将具体的应用实际与文字结合应用起来,此时更加简单的描述性的语言有效应用起来,图形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诸如角度、时间等具体的内容都是利用这种形式在实践教学阶段出现。二是利用图画类的概念教学方法,从日常学生所接触的数学概念类型来看,数学概念利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熟悉度。在最基础的数字学习阶段,利用图画表现的形式能够避免学生存在一种思想或意识方面的误区。第三就是最常见的定义类型的概念知识,这是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之后,开展的概念教学方式方法。学生能够将现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实现对各类新概念的理解与深化探究,此时概念知识的展现相对较为简洁,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概念知识记忆的关键点。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分类活动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教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形成条件
探索概念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应该对概念知识的价值影响作用,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认识。教师在讲解概念知识期间,帮助学生从基础的数学观念学习入手,确保各类教学活动能够深化推进。此时的概念生成不仅仅能够将各类富有价值性的知识内容有效展现出来,还能让学生对数学观念的产生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师在讲解加减乘除基础概念期间,应该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入手,诸如买卖交易、数量统计、损耗计算相关的概念统计。此时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引导之下,有意识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性探索分析,教师帮助学生获得一个探索的基本过程,而且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利用起来,此时的概念知识从起形成的具体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帮助学生实现主动性的概念知识学习
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改变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此时的概念教学分类活动设计必然要从学生资助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引导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概念知识学习的体验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期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注意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分,避免将基础性的概念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尝试进行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此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实践探究具体情况,会发现不少学生将图形进行切割、划分等尝形式的面积拆分、组合计算方式求得答案。在整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基础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并了解到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对长、宽、边长等方面的要求明显不同,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主动性的概念知识探索分析。
(三)概念知识巩固指导工作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识到掌握基础概念是完成各类试题计算的关键部分,所以讲概念巩固教学指导工作落实到位,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理解记忆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显然学生在进行概念探索分析阶段,需要具备一定的目的性,此时学生就能理清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升概念知识的应用效果。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概念学习结构,各类基础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由此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索分析掌握透彻性的概念学习目标。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学习效果最终也能得到保障。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活动的分类设计期间,首先应该明确概念的基本类型帮助学生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其次就是在教学指导阶段,由于概念类知识是基础,所以分类活动的设计必然要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个人能力的强化拓展,则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春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0000(16).
[2]吕红英.基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7):171-172.
[3]邵婉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观念与行为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