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璇
摘 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重要的世界通用语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英语综合实力也被视作是当今时代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因而英语学科教学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形成良好英语基础以及英语语感的重要启蒙教育阶段,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而且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类学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严格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明确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能够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英语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课程内容相比于中学英语课程内容较为基础,而且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本身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内容,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引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素材,或者是引导学生联想自身生活实际,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Colours!》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具有不同颜色的常见物品进行导入,如大树、草莓还有香蕉等学生所熟知物品的图片,之后就可以教导学生这些物品颜色的英语词汇,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与所学颜色词汇对应的物品都有哪些。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时总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且盲目地认为只有一味地输入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因而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进而造成学习效率难以提升。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改善小学英语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英语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Shopping》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的课堂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以及顾客的角色,并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模拟对话互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新课标也明确强调,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此外,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要注重遵循着优势互補的原则进行分配,还要准确地把握住开展小组合作的最佳时机,进而确保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切不可为了追求素质教育而盲目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能够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促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英语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春霞.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学初探[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527-528.
[2]顾益龙. 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