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目前,关于环保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院环保专业的建设经验,研究校企环保专业合作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环保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的内涵和主要形式
1.1校企合作的内涵
长期以来,德国的“双轨制”作为一种运行高等职业院校的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这是在国家立法的支持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
1.2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校企合作的模式划分主要基于合作计划中时间,空间和组织形式的不同组合。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9种。
(1)学年分段。在校学生的六个学期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学期是在学校学习和实习,后两个学期是在企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与就业密切相关。这是中国高职院校最普遍的形式。
(2)阶梯分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每个专业都将与企业培训有关的培训内容分配给每个学期,而在校学习则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
(3)半工半读。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企业与学校交替作为学习场所。
(4)安排灵活。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考虑合作企业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周期性生产的特点,工程和学习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交替出现,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5)订单培养。企业与大学合作,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定制一定规格的学生,并提前预定毕业生。合作内容一般包括人才培训计划制定,课程开发,学生培训管理等,还应支付部分培训费用。
(6)教学工厂。学校设立生产性和社会服务性工厂,或由企业在校内设立相应部门,以实现生产工厂与培训工厂,产品与作品,生产与学习的统一。
(7)工厂基地。企业投资在学校建立实践训练基也,具有生产,科研,实践培训,培训等功能。
(8)行业主导。当地行业部门牵头为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合作伙伴和学校共同办学,在实习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
(9)职教集团。以区域重点学校为龙头,将同一领域的校企联合起来,实现校企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上面的九种主要模型主要是按时间和空间划分的,它们会相互交叉。
2、校企环保专业合作机制建设分析
随着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环保专业的招生人数在增加,但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与其他相比,实践培训,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就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专业。例如,环保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伙伴少,市场失灵,学生就业受阻。校企合作单位的一部分是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门槛高,合作压力大;一些企业不重视环保岗位,不愿与学校等合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认知的局限性。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环保行业的许多岗位都是利润支出型。企业对投资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校企合作能力不足。一些中小型环保公司非常重视廉价劳动力,校企合作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毕业生的接洽已成为他们与学校合作的重点,也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纽带。被忽视,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深入的合作。一些学校将校企合作视为就业合作,仅考虑学生的就业,而没有将合作机制研究,资源共享,人员互聘作为重要突破。
第二,能力的局限。高职环保专业师资力量有限,无法达到与企业合作所要求的高度,企业无法获得合作价值,导致企业不接受合作,并建立了校企环保合作机制。保护专业的学生就更不可能了。同时,环保专业合作对象的一部分是地方或国家环保部门。这些单位的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保密性,要求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由于工作的性质,与高职院校的联系较少,门槛较高,合作难度较大。
第三,机制建设的局限性。近年来,高职院校环保专业校企合作受到重视。每所高职院校的环境保护专业都根据自身情况总结了探索的经验。成功经验在不断摸索中,合作形式也在不断尝试中,校企合作机制还没有形成,或者校企合作机制只适用于校本专业,其他職业的环保专业高校不能作为参考。
校企环保专业合作机制的建设,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环保专业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环保专业校企合作的经验和专项调查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手。
一是在学校环保专业,环保企业,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团体等的参与下,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其工作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制定校企合作机制。合作条款,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的管理方法等。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研究与企事业单位和附属学院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专业人才培训,深入合作项目等问题。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平等利益和共同责任,以及详细的合作规定和短期工作目标。
二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目标,工学结合为手段,以企业合作为主导,纳入环保专业校企合作建设,探索合作与环保企业零距离联系的方式。学校和企业根据环保工作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环保工作的需要和教学改革,不断将岗位观念,岗位知识,岗位技术和岗位技术融入教学中。笔者认为,以上九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一定适用于环保专业,其中“学历分割”和“阶梯分割”在高职院校中比较普遍。“半工半读”和“有序培训”适用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不适用于环保专业的学生;“教学工厂”需要学校的强大实力来引进企业;相比之下,“灵活安排”,“工厂基地”,“行业领先”和“职业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模式更适合于环保专业。“灵活安排”:生态环境保护调查,环境监测定期调查,室内环境检测等工作内容有一定的周期性。学校需要灵活安排学生的实践和培训时间,与合作社合作单位完成工作。“在工厂基地”:合格的学校可以在该地区进行环境技能培训和评估工作,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提供现场和技术支持,并与环境保护企业和机构一起对员工进行培训;或学校成立一家公司,例如室内环境测试公司,为学生提供培训场所并同时为社会服务。“行业领导”:学校应积极与当地环保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政府应带头桥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的指导和激励机制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特色,加强高校间的互访,知识交流和实力聚集,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三是将环保产业的工作内容纳入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学内容。学校要实现环保专业与环保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学校的生产性培训基地建设为环保技能培训评估基地和环境样本监测测试中心,为社会服务,并提供技术人员支持为当地的环保事业。例如,在环保企业,室内环境检测公司,市政环境部门等单位中,建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的稳定的校外培训基地。通过合作,联合管理,联合建设和联合教育,校外培训基地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着眼于学生培训岗位的发展,实现岗位与班级,学生与技术人员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马吉福.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55-256.
[2]栾晨.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不同学制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