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宇
摘 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如何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学习敢于探索主动参与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组织学习;互动;指导
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主要涵盖两个大方面的教学内容即中小学教师的教导活动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接受教育活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优秀的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才是其主体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让自己的学生与课堂教材能够拉近了距离激发自己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中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而教师小组合作课堂学习就是在课堂上以教师小组为主导、学生以教师为其主体的教学原则下采取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和教师留出了充足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互相加以补充,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引导性作用。课堂秩序的管理可能会因此变得混乱,与目前中国大陆一些传统的课堂不想要相符合。有些课堂教师怕自己驾驭得不了,达不到本节课的预期教学目的。这就要教师修炼自己的基本功,提高自己专业的素养。一个开放的、以引导学生发表意见为主体性的课堂,应该能够有一个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和空间。我们的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中终于学会了学习,敢于大胆探索,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使我们的学生终于变得更加的有了自尊,更加的充满自信,促进了我们的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
既然一个小组的合作实践学习活动具有这么多的特点和优势,那么,在我们小学语文数学的教学中又是如何贯彻实施的呢?就这个问题,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一些意见和做法。
一、准备工作
我班一个年级共有35名优秀的学生,我把他们的学生分成6个独立的小组,每组尽量把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均匀、合理地进行分配,为了公平起见,每一小组都推选一名优秀的学生做一个小组长,对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进行了监督,对学生讨论的成果情况进行汇报。为了更好地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有获得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小组长和学生都实行了轮流制。每一年级的小组学生中都可以有不同级别和程度的优秀学生,我让每个小组中一些成绩优良、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同时照顾到了小组长和班级中的每一位后进生,对于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采用了生生互助的解决形式,可以同时兼顾到小组长和班级学生中的每一位优秀学生。
二、具体实施过程
1、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组织讨论
设计这一合作学习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全体学生明白所要进行的是合作学习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来进行、以及所要进行的是达到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活动目标和符合教学要求的关键问题,为后面的设计和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做出正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导向。例如在设计合作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时,我先是设计了一个关键问题:长方体的6个面根据面积可以怎样进行分组?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关键问题:怎样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正确计算每个面的根据面积?最后一个是关键问题:6个面的根据面积和怎样正确计算呢?这个问题逐一提出后,学生根据手中的教学材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辩证统一,达成了共识。
2、教师积极旁观适时做出点拨
孔子作为一个大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最优化的学生点拨正处于愤悱萌发萌发时期的学生点拨,才是最适合优化的学生点拨。实施点拨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宗旨之一就在于"提高效率,发展能力。"但是仅靠各小组教师的知识和语言技巧来指导学生发挥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各小组教师适时安排一些小型的讨论、辩论活动。在各小组开展合作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讲给学生看,认真地讲给学生听,设身处地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地了解教师和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实际情况,以便灵活地引导和组织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新課程在教学点拨与评价中突出地强调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提倡成功的教育。但是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能力还是相对不成熟的,教师如果听之任之,放弃了话语权,选择"不作为"则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在保证教师对学生做到了接近完美的教学点拨与评价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中才能更加明白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评价的方法可以细分成教师对每个小组以及学生对小组其他成员的积极参与评价、小组其他成员的自我积极参与评价、生生间的互相参与评价,使得学生在积极参与评价中优势互补,在积极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为优秀的学生和教师颁发积极参与评价奖,最佳的团队合作奖,优秀奖等极大地充分激发了教师对学生的团队竞争精神意识,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友爱精神和积极参与团队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主编:刘世斌
[2] 《参与教学》福建教育 主编:郑金洲